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基層戶受酷熱蟲蟻夾擊 義工組特攻隊趕絕蟲蝨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基層戶受酷熱蟲蟻夾擊 義工組特攻隊趕絕蟲蝨

夏日熱辣辣,劏房或板間房戶家居空間不足、通風設施又差,家中熱如「蒸爐」,又濕又熱空間卻成蟲蟻的安樂窩,有關住戶面對又熱又多蟲蝨的雙重夾擊,倍感無奈;有義工有見及此,早前成立一支滅蟲滅蝨「特攻隊」,義務消除蟲蝨。退休前從事裝修的發起人鄧渭然承認,單靠三數人之力,力量僅是微塵,冀更多志願機構學會滅蟲技術,再輻射式擴散,服務社區。

文:黃嘉儀、攝:蘇文傑


根據天文台資料,上月30日氣溫飆升至最高攝氏34.8度,當日平均氣溫達31.8度,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7月份的其中一個最高紀錄,人人都難抵如此高溫。惟天氣高溫之下,如家中通風欠佳,蟲蝨特別容易在這種潮濕環境肆虐。

「木蝨喺我面前示威、遊行。」59歲的堅哥(化名)道。每踏入夏季,便是堅哥惡夢的開始,他僅屈居於深水埗唐樓的板間房,以月租1,600元租住一個三十多方呎的空間,內裡放了一張木板床,已幾乎沒有走動的位置,夏季及冬季衣物就只是掛在床尾、床邊,雜物及煮食用具就放在床下底,需要時就取出。

記者本月初到訪,因板間房環境狹小及空氣不流通,連做訪問亦要到唐樓的樓梯進行,當日堅哥亦難抵熱天,赤裸上身交談,堅哥慨嘆居住環境難受,「瞓著都俾佢搞醒,一晚起幾次身,要沖幾次涼」,所指的「佢」就是木蝨,通常在床邊出沒,晚上亦難安枕無憂,每晚最長只可睡3至4小時,堅哥更展示一個裝著數十隻木蝨的膠樽,是近幾個月捕獲的「成果」。


為避木蝨四出流連
居住3年,堅哥不時與木蝨「搏鬥」,日間為了避開牠們,指除三餐在家逗留,其餘時間更要外出「四圍流連」,入黑才歸家。對於有義工隊上門為他滅蟲蝨,他特別感到高興,冀「有覺好瞓」。

「特攻隊」的鄧渭然當日為堅哥的板間房噴灑環保滅蟲蝨劑,事後形容「(室內環境)惡劣程度去到95%」,床下底尤其木蝨為患,惟他坦言木蝨問題難以根治,只可定期噴灑滅蟲蝨劑,以控制情況不再惡化。因特攻隊目前只有三數人,人手難以服務全港,冀長遠有更多義工或志願機構聯絡特攻隊參與培訓或滅蝨講座後,再返回各自社區服務基層戶。

年輕時,鄧渭然家住大坑西的木屋,深明木蝨的困擾,昔日洗太平地及「凳」床板來除木蝨,「將我有嘅能力,散播種子。」鄧雖年屆七旬,依然退而不休。有蟲蝨問題者,可致電8100 0038聯絡特攻隊。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精神病漢無力執屋 與蝨共枕「談判」 多年污垢蟲屍遍屋 義工滅蝨助康復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811/s00002/1502386754983


義工鄧渭然從事裝修半世紀,見過不同家居木蝨問題,形容今次是他 . . . . . . (蘇志鑫攝)


多年不曾清潔的寓所,當中廁所是「重災區」,滅蝨及清潔後仍留有 . . . . . . (蘇智鑫攝)


小張稱客廳吊扇有逾20年歷史,多年來未曾清潔,扇葉鋪滿厚塵及 . . . . . . (蘇志鑫攝)


身穿保護衣的義工表示,採訪日是第二次為小張寓所滅蝨,蟲蝨數量 . . . . . .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20年沒開窗的單位內,滿屋污垢,人蝨共枕。六旬獨居精神分裂症康復者,多年無力清潔家居,木蝨晚上來襲,不但咬他至遍體紅腫,更令他無法入眠,致病情惡化,甚至出現幻聽及妄想等徵狀。忍無可忍之時,他與蝨談判,請木蝨「唔好再嚟搵我」,可惜談判無效,唯有向防止自殺熱線求救。後來獲社康護士及滅蝨義工跟進協助清潔,改善居住環境,病情開始改善,他亦40年來首度拖地清潔家居。


明報記者 曾映妹

父去世後獨居 服藥疲倦無力

推開鐵閘與木門,一陣霉味穿過外科口罩,撲鼻而來,眼前的是烏燈黑火、十分翳焗的兩房一廳單位。「這個問題(木蝨)一直好困擾我,因不是普通清潔劑可以清潔。」61歲的小張,40年前開始與父居於大角嘴一個約400呎單位,二人均甚少打掃,其父約12年前離世,他自此獨居。「我平時連起居飲食都有困難,不止是清潔(問題)」,患精神病超過10年的他,一直想改善家居衛生,但藥物令他常感疲倦無力,無力清潔。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牆有蠕蟲 吊扇塵厚1厘米

開啟客廳的小光管,即見佈滿啡色漬的牆身,部分已發霉發黑至剝落,義工說若用放大鏡細看,發霉的地方充滿蠕蟲。單位雖有窗口,但玻璃已封塵至朦朧不清,窗框油漆脫落、鏽漬斑斑。小張說因噪音及怕有昆蟲飛入屋,雖然居於中層,但近20年都沒開過窗,睡房只靠一把風扇通風;掛在廳中20年的吊扇,黏滿逾1厘米厚塵及小飛蟲屍體,也甚少啟動,以免扇墜塵飛。

因家居衛生惡劣,無法煮食,小張三餐在外解決,但每晚仍有數十蟑螂到訪,在充滿油漬的廚房起舞,穿梭滿佈油污又漏水的水管覓食,圍着封塵多時,至今無人夠膽打開的雪櫃氹氹轉,「以前有聽過老鼠聲,但未親眼見過」。然而,最困擾小張的不是廚房,而是每晚的木蝨襲擊,「一熄燈就走晒出嚟,咬到我周身痕,完全瞓唔到」。他試過半夜翻枕頭查看,發現逾10木蝨與他同牀共枕。

求助防自殺熱線 表達含糊難跟進

「又係你?唔好再搵我喇!」因被木蝨咬至皮膚紅腫,有牙醫獲悉其皮膚病源自木蝨後,拒絕診治。事件令他自卑,失去社交活動意欲,出現抑鬱及幻聽,終日在家與蝨談判,軟硬兼施勸牠們離去或和平共處,一時籲木蝨「快啲走」,一時問「你哋走晒我咪好悶?」多個與蝨共處的失眠夜,他都致電防止自殺的求助熱線,向對方道:「佢哋又嚟搵我喇,點算?」因沒清楚表達狀况,接線員無法確認其真偽,難以派員跟進。

約3年前,小張在家拜神時不慎引起火警,消防員灌救時發現他行為古怪,雖身體無礙,仍將他送院,轉交精神科跟進。留院一段日子,小張病情改善,社康護士陪同出院回家,揭發居住環境惡劣,恐影響康復進度,因此聯絡社工,逐步改善其居住環境。先丟棄雜物及易藏木蝨的家具,如木牀、木櫃等,改用尼龍牀等較易清潔的家具,令沒立足之地的垃圾屋漸變整齊,今年7月再找滅蝨義工隊,在其寓所噴灑殺蟲劑。

「雖然尚有木蝨咬,但唔係成隊出來,可以瞓到覺。」滅蝨改善,小張終有覺好瞓,康復進度亦良好。上月底,他更40年來首次拿起地拖清潔地板。現時病情穩定的他,希望木蝨盡快消滅,可在家裏煮食,過正常生活。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迎記者 40年首拖地

【明報專訊】為進入小張的家採訪,義工在採訪前花半小時向記者講解,強調勿碰屋內任何物品,勿坐在屋裏任何地方,盡量不要除口罩,氣氛變得有點緊張。


進入單位前,義工先在記者身上噴灑環保滅蟲劑,再穿上保護衣及戴上口罩。進入單位後,記者原以為會被屋內環境衛生嚇倒,但眼前環境沒想像中惡劣,屋主因獲悉有人登門採訪,40年來第一次特意拖地。

然而,因單位內空氣不流通,加上保護衣的「保護」,令人感到十分翳焗及酷熱,汗水由頭流到髮尾,額頭的汗珠更不慎流入眼睛,因無法拿取在保護衣裏的紙巾,只得任由淚水與汗水混為一體。

穿保護衣入屋 汗入眼無法抹

記者衣服濕透,採訪後要與攝影同事到鄰近體育館冲身,換上新衣才回公司。對略有潔癖的人而言,這是難忘的採訪,但更令人難忘的是曾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對社交活動失去動力的患者,今日不但重拾自理能力,更讓人了解他的新世界,特意清潔家居歡迎我們,預備再次投入社會,重過群體生活,這比一切蟲蝨更令人刻骨銘心。


忽略衛生屬隱性精神分裂病徵

【明報專訊】患有精神分裂的小張,長時間容忍污穢的環境,甚至與蝨共枕。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說,精神分裂患者除出現較明顯的妄想逼害徵狀,亦有較隱性的病徵,如忽略個人衛生、家居清潔。患者可透過治療康復,籲社會接納精神病康復者,讓他們更易融入社區生活。


曾解釋,精神分裂常見徵狀有三大種,一是較明顯的病徵,如被逼害或被操控的妄想;其次是較隱性徵狀,如忽略個人衛生及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同時變得非常退縮,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退化,實際行為會透過不洗澡及不打理家居衛生反映出來,致寓所骯髒不堪等;最後是情緒徵狀,沒情感反應,既無法感受他人情緒,自己亦失去某些情感,嚴重者更會失去認知能力。

曾繁光表示,患者無力自我照顧,致寓所衛生惡劣影響身體健康,從而令病情惡化,故欲改善其家居環境,需先醫好患者;患者可透過藥物等治療康復,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懂得打理個人及家居衛生後便可重投社區生活,但生活節奏及反應未必追得上一般市民,盼市民接納他們,助他們更易融入社區。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七旬義工滅蝨後發燒一周

明報專訊】由3名義工組成的滅蝨特工隊,原本主要在社區中心或院舍舉辦講座,教導市民正確滅蝨方法。眼見獨居漢受木蝨困擾,致其精神病惡化,故自資兼親自為事主滅蝨,每次花近6000元,首次滅蝨後更連續發燒一星期,康復後再「深入虎穴」。義工冀改善小張生活環境,亦盼有心之士加入團隊,為有需要者滅蝨。


自資每次6000元 「重點幫到人」

七旬滅蟲滅蝨特工隊隊長鄧渭然,從事裝修逾50年,接觸過不同類型的家居蟲蝨問題,稱小張的情况「未見過咁嚴重」。7月尾首次踏足小張寓所,花近大半日滅蝨,結果回家後疑受細菌感染,發燒約一星期,至8月初再為小張滅蝨。

社區教市民環保方法滅蝨

鄧說其團隊成立,主要是教育市民正確及環保地滅蝨,因小張情况特殊,故第一次自資幫他全屋滅蝨,所用環保材料價格較高,每次滅蝨約6000元,他笑說﹕「重點係幫到人,唔係錢嘅問題。」

鄧渭然表示本港氣候潮濕,助就蟲蝨滋生,一旦被蟲蝨叮咬,輕則可令皮膚腫脹及敏感,重則可致健康問題;故今年5月初,與退休社工及一名從事環保業的義工成立特工隊,到不同地方舉辦講座,教導市民使用有利生態的環保滅蟲蝨藥物,以及跟進家居清潔等。

特工隊現時得3人,盼更多人加入,有興趣者或對滅蝨有疑問,可致電其熱線8100 0038查詢。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滅虫组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滅蝨大作戰1隻可生600幼蝨 專家:煙霧彈不奏效【有片】

本港近年天氣潮濕酷熱,蝨蚊蟲患問題大增,家居木蝨足以「攞命」令人痕癢難眠;港人外遊時亦有可能經行李箱和衣物將蟲蝨帶回家;有滅蟲專家指,一隻蝨能繁殖600隻幼蝨,公屋舊樓以至半山豪宅也有蝨患。

近年不少市民以食環處,也使用煙薰滅蝨法,但有滅蟲專家指出,方法不環保也不完全奏效,未殺死的蟲蝨會跑到其他地方。建議市民要着重家居衞生,勤曬衣物,以免蝨蟲滋生。

香港殺蟲業協會公關主任蔡炳然表示,本港天氣潮濕酷熱,不少港人會購買滅蝨煙霧彈在家居滅蝨,食環署亦正使用煙薰方法滅蝨,施行期間,要關閉所有窗戶,釋放煙霧將匿藏在隙縫間的蝨蟲殺死。

食環署指出,蝨叮刺後會將唾液注入人體,可使皮膚敏感性較高人士的皮膚出現局部紅腫,痛癢難忍,如果抓痕痛癢處更會導致細菌感染。2016年署方便接獲19宗有關木蝨的投訴。


蝨子主要吸食人血,怕光、多在夜間活動,可隨衣物或行李遷移。(曾有為攝)

然而,蔡炳然表示,釋放殺蟲煙霧只能將匿藏在隙縫間的蝨殺死,如果它們誕下蝨卵,由於有卵殼保護,卵內的幼蝨不能被殺死,因此煙霧噴劑只能減低蝨的數量,但未能阻止下一代繁殖。

他建議市民可以用玻璃膠將家中地板和牆壁間,以及櫃內的隙縫封密,阻止蝨蟲在暗藏位置產卵。

現年61歲的小張(化名)受精神病患困擾,獨居大角咀一舊樓單位,40年來沒有清理家居,家居環境惡劣、蝨患嚴重,他形容,入夜後揭起枕頭,會有10多隻床蝨湧出,令他幻想蝨蟲想與他聊天;在社工安排下,找了「滅蟲滅蝨特攻隊」義務為其家居滅蝨。特工隊由年屆70歲的退休裝修業人士鄧渭然、與兩名義工成立,他進入小張的家居後大嚇一跳:


環境好惡劣,如進入『糞坑』般!


之後經過多次滅蝨,情況已有改善。


已從事裝修工作50年的鄧渭然指出,本港的蝨患不只集中舊樓和公屋,半山、南灣等高尚住宅戶主亦有求助,可見蝨患無彊界:


上天很公平的,不只板間房才有木蝨,因木蝨卵帶黏性,一旦碰到、帶回家後,6-7星期便會孵出幼蝨,之後每隻木蝨可誕下6-700隻幼蝨,牠們便會在你的家居開枝散葉!


小張(化名)的家居長年沒有清理,令蝨蟲滋生。(曾有為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