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公共出租房屋 » 屋邨管理 » 新富戶政策三個盲點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新富戶政策三個盲點

公屋富戶政策推行多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去年10月31日起決議於今年10月份實行「新富戶政策」,當中最大變化是把以往實行的「雙軌制」(公屋居民入息和資產均超出限額才要遷出)改為「單軌制」(入息或資產任一過額就要遷出)。

是次改動引來非常爭議,民間團體、建制以及泛民政黨等也作出質疑。直至3月14日,房委會始決定對新富戶政策作部分「讓步」,例如豁免一筆過退休金不計入資產部分等等。但是未來仍然有公屋「富戶」面對被逼遷出的問題,筆者希望在這裏點出幾個政策盲點。


促公屋流轉可解決住屋問題?

房委會的如意算盤是透過收緊富戶政策,把更多公屋住戶推向私人市場置業(居屋、綠置居甚至私樓),從而回收更多公屋單位編配予輪候冊人士。從麥理浩以至特區政府亦一直沿用這種模式。

但實情是一般公屋居民(以至所謂富戶)根本沒有能力去負擔私人市場,而房委會卻不停收緊公屋居住政策,壓縮申請條件(如2007年起陸續收緊的寬敞戶調遷執行標準、2014年時起提高單身計分制的上樓分數、2016年起把擠迫戶調遷配額減半等等),社會上沒有一般人可負擔的私人樓宇,政府卻一味以政策把居民推向私人市場。

其實近年房委會不斷增加回收單位代替新落成公屋作為公屋供應的主力,2014至2015年度所回收單位更超出新單位兩倍之多,但多年來,公屋輪候數字仍然不斷上升,市民上樓仍然遙遙無期;在公屋落成量不足的前提下,收緊政策促進「公屋流轉」真是靈丹妙藥?還是根本是「塘水滾塘魚」?


房委會誇大矛盾誤導公眾

政府解釋新富戶政策最常舉出一個例子:在新富戶政策下一個4人公屋,住戶月入要超過133450元才須遷出單位。任誰一看到這個數字便會覺得要這些住戶遷出都合情合理吧!然而,到底現時有多少公屋住戶月入超過13萬呢?房委會至今也沒有公布。

即使黃遠輝也坦言房委會此刻也沒有相關的數字,但房委會向公眾解釋收緊富戶政策時卻多次引用「4人家庭要月入超過13萬才須要搬遷」作例子,意圖製造「公屋住戶好有錢都唔使搬走」的假象。

其實,根據房委會數字,在去年6月底,全港70多萬戶公屋住戶中,只有26000戶是富戶,當中22800戶是繳交倍半租金(月入只介乎輪候冊入息2至3倍之間),只有餘下正繳交雙倍租金或市值租金的3160戶(佔全港公屋戶約0.004%),筆者甚至懷疑到底現時正繳交市值租金的60戶中有多少住戶月入是達到13萬元?


政策思維脫離居民實際處境

房委會在政策文件中,以元朗屏欣苑和沙田嘉順苑的單位價格為例,指出新富戶政策調整後的資產限額水平(入息限額100倍)已經很大程度確保受影響富戶能夠購置居屋或者綠置居。

為何公屋居民儲下的資產非要全部投放在私人市場不可?新政策下,3人家庭資產(積蓄)超過220多萬元就要交還公屋,對準退休的居民而言,積蓄是用來安享晚年的,積蓄是「就住就住」地使用,而非一下子用掉來置業,然後擔驚受怕地面對退休。


今天房屋問題誰之過?

眾所周知,2004年起全面廢除租務管制後,長年的高地價政策造成今天一般市民難以承擔的私人居所。在公營房屋和私營房屋中間,普羅市民根本沒有選擇下,公屋成為基層唯一安居的保障。

再者,社會制度不公,就業、退休保障不足,安居樂業已成為基層市民一種奢望。為什麼房委會不去思考如何協助人安居,卻非要公屋居民置業不可?現在的房屋階梯根本不是普通人爬得起的,而且在樓價如此波動下有個萬一,日後只會跌得更痛,屆時又有更多住屋問題出現……。


黎治甫
街坊工友服務處成員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 / 2 人家庭 最可憐
4 5十歲 百幾萬 就BYE
變相 鼓勵 人們 做 <假懶人> , 等退休.  ---- 壓抑勞動力
老後早點領褔利 -- 沒有資產上限, 80 領褔利, 有了 77領褔利.
房署請飯, 社署找數.

民主黨, 民建聯, 自由黨 它們當年全部支持賣領匯.
交椅洲填海交換成哥球地.  粉嶺住人, 交椅洲打球.
= 打風睇浪 = 酷熱行山  = 寒冷露營  = 暴雨玩水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應考慮劃清公私營房屋市場

莫説私樓成交價屢創新高,最近有已經由市民購入的公屋及居屋接連刷新二手成交紀錄!當中還有是未補地價的單位,其成交價格與一般的私人物業所差無幾!也就是樓價已經又再啟航。火看來是愈燒愈旺了。在我們看着這些資產快速增值的同時,不要忘記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的事實:外圍因素對我們的經濟有快而且深的影響。相信大家對負資產事件記憶猶新,到時政府自然會成為埋怨對象!

雖說當下香港的房地產有私營和公營之分,實際上除起步一刻有分別外,往後的運作沒有兩樣。更甚的是賣出了的公屋亦混在一起!已經登記的公屋輪候冊有29萬名。但這邊廂有人以數百萬元購入公屋做業主,那邊廂有人則因經濟問題而在輪候公屋,而他日他們就住在同一屋簷下。到底這是生活融和還是生活荒謬?

那麼,既然私營房屋市場已經在提供物業與市民選擇,公營房屋為什麼要提供相約的商品去同樣的市場呢?公營商品用的是城市的公共資源由政府主導發展和提供的,這些公共資源到底政府應該用來協助相對有需要的市民解決基本生活需求,還是為一部份市民提供投機發財的機會呢?這刻我們是否應該開始認真地去思考一下呢?

一個開放型經濟體有相當的投資及投機活動是無可厚非,但如果這些活動在在影響市民日常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房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也因此無論投資者及投機者如何影響著房屋的售價及租金,其他非投資者也衹能默默忍受!就算你只是想要一個居所而已,也沒有選擇餘地。

要解決這問題,應該考慮把自置房屋市場的公營及私營切割。方法就是私營房屋保持現有的自由買賣由市場決定價格,公營房屋則要有一些根本性改變,只以安居保本為基礎與市場價格脫勾,其定價為建築成本加行政費用。為減輕公營及私營房屋的相連性,公營房屋的購買者亦必然要符合規定才能購買,包括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沒有持有任何物業,所購物業衹可用作自住不可作其他用途。日後亦不可以在市場自由買賣,衹能由政府以昔日買賣價加累計通脹率回購,再售與合資格人氏/家庭,以保障該物業擁有人的資產不致被通脹蠶食。

政府決策者應該明白在香港房屋佔市民日常生活經濟支出最大,也是最大的壓力來源之一。當壓力無法抒緩,自然會對現況或社會產生不滿,也為社會帶來不穏定因素!這個公營自置居所的安排,除可為那些只求安居的市民提供選擇及抒壓外,亦減低房地產因泡沫爆破為社會帶來的衝擊。由於自置公營房屋的買賣是受限制,所以對可自由買賣的私營房屋市場影響有限。


作者個人簡介:微企小老闆,曾従事行政會計管理工作多年


香港公屋(資料圖片)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NO:G1261xxx 擴市五,11月8獲派迎東邨…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只卖公屋,不卖居屋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擴2 轉 市2 No. 1265XXXX, 特快 No. 18XXX (2011), 15XXX (2012), 8XXX (2013), 58XX (2014)
Step 1 - 29/01/2013, Step 2 - 09/04/2013
第一次收信派長康邨, 第二次收信派雲漢邨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G1338XXX 擴3
2018-10-31 轉 S1⏩12 頭 收信見主任⏩1月16 轉S2⏩1月21 轉S3 ⏩01月31 轉S4收信 滿東拒絕。
⏩唔記得幾時再轉S2⏩大約十幾個月後2019-12-02 再轉S3⏩2019-12-03再轉S4⏩感恩~~派駿山~高層?????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