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曾遇露宿專業人士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曾遇露宿專業人士
感最缺聆聽者 醫科生訪無家者 棄「不讀書瞓街」觀念

中文大學醫學院六年級生黃遠倬(圖)自2016年起,定期到長沙 . . . . . . (受訪者提供)

黃遠倬(圖)喜歡與病人聊天,盼日後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回想讀 . . . . . . (賴俊傑攝)
不少人或聽過「小時不讀書,長大便瞓街」這番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六年級生黃遠倬亦不例外。他入讀大學不久後走出「象牙塔」,到社區了解無家者現况時,發現他們有不同背景,亦有專業人士,更曾目睹有精神病患無家者「用坑渠水沾麵包吃」,令他深深感到無家者「需要一個同行者去聆聽」及支援,至今他已探望超過100名無家者,探訪經歷亦推動他倡議政府設立無家者政策。明報記者 許芳文

遠倬在中產家庭成長,從不用擔心溫飽,無家者於他而言可謂「兩個世界的人」,小時聽到「小時不讀書,長大便瞓街」,深深刻進腦海。直至入讀大學,2015年他參與一項無家者調查,引發探討該議題的興趣,逐漸對無家者改觀。

指精神病犯事缺支援 惡性循環

自2016年起,遠倬與中大的學生定期到長沙灣、深水埗等地探訪無家者,發現本港無家者多為50至60歲的單身男士,普遍缺乏社會支援,部分人無法逃脫精神病、犯事的漩渦,「形成惡性循環,情况會一路差下去」。他會向無家者派發水果、乾糧,亦曾親自煮飯邀請他們一同享用,「他們需要一個同行者去聆聽」,透過閒話家常,填補無家者缺乏聆聽者的情况。

勸無家者戒毒 再聯絡不上

同一球場上,匯聚着無家者各種不為人知的故事。遠倬遇過一名中年男子,言談間得知他曾就讀大學,又懂得詩詞及專業英文詞彙,但因犯事入獄,其後離婚,後來在內地組織了新家庭,即使他在港有正職,為了省錢寧願露宿街頭。

遠倬又說,大部分無家者都會與他們談天說地,但或有吸毒者絕少提及自身壞習慣。他曾無意中發現一名無家者有濫藥習慣,勸其戒毒,未幾卻無法再聯絡上。另有無家者輪候到公屋,會邀請他們到新居參觀,協助他解釋電費單及煤氣單等單據,「關係好像朋友一般」。

曾見精神病者坑渠水沾麵包

在遠倬眼中,無家者本是社會上「最易看得見的問題」,但現實上不少人選擇視而不見,政府亦不時驅趕他們。他認為,社會對精神病無家者的支援不足,例如醫院的社康護士會因他們沒有固定住址,難以跟進個案。他曾目睹有患者「用坑渠水沾麵包吃」,甚至有人「傷口含膿發臭都沒有求醫」,即使目前有非政府組織設立流動醫療車,到他們露宿的地方為他們治療,但他認為,社會長遠應設立完善的無家者政策,加強醫生與社工的合作。

喜歡與病人交談的遠倬,日後希望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回想就讀醫科的初衷,他說「希望大家有健康的身體,見證美好的世界」,如今發現社會病了,他嘗試走多一步,為社會斷症治病。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人生路不熟, 希望係好的開始~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