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封面●每年10萬溝淡港人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封面●每年10萬溝淡港人
杭州張柏芝租碌架床:我想在香港買樓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guid=2_513638_0&category_guid=nextplus&category=magazine

港漂當中不少擁有高學歷,而且年輕肯捱,也有不少已進入香港各專業界別,未來的香港,可能是他們的。

在杭州出生,現年二十三歲的章政(Grace)在香港大學讀公共衞生碩士課程,一年學費十六萬港元,她說父母一早預備了教育基金,她在北京讀完大學後,想出國闖一闖,無論她去香港或是英國進修,教育基金也能夠應付,但香港相對英國來說較方便,父母容易找到她,於是她便考進香港大學。

皮膚白皙的Grace,樣子有點似張栢芝,她與三名內地女生合租堅尼地城一個兩房一廳的單位,家裡離香港大學很近。兩間房放了兩張碌架床,她佔用下格床,每月租金三千五百元。

其他設施與室友共用,不過雪櫃內空空如也,廚房沒有任何調味材料,Grace說大家都是早出晚歸,她白天在NGO實習,晚上返港大上堂,基本上整天都在外忙碌。

她來香港之初,曾經對住宿感到不習慣,她說:「香港的物價很高,比方說房子的租金很高,租的地方同樣在北京,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就像我現在在香港的房子這樣大,可能每個月只需要五千元人民幣,但是在香港需要港幣一萬四千、一萬五千,我得不到內地的住宿條件。」

雖然地方細一個碼,但香港自由空間大很多,這方面Grace也很清楚,她說:「香港這邊我覺得是比較公平,或者是言語開放的地區,內地的地區,是以國家領導為核心。」

她說喜歡香港的教學方式,「在國內讀書的話,大部分時間是老師交給我們功課,然後自己去做,做好了就交給老師。但是香港,老師會比較注重批判思考,要你自己想一些問題,然後自己找解決方法。」

我想買香港樓

畢業後Grace想在香港打工,她明白與其每月交租,不如置業,她說:「我在香港逗留兩三年後,我決定要住滿七年,我可能要買樓,不想租住別人的房子,雖然我知道香港的房子真的是很貴,也很難負擔,但如果我想留在香港,我會努力給自己買一個房子。」

由於她現時只租住一個床位,她希望日後有搵錢能力,可以住大點的空間。

Grace很努力適應香港的生活,但她覺得不懂廣東話,就難以融入香港,「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香港人比較排斥大陸人,我說普通話問時間或者問路,沒有人理我,就是覺得不太友好吧。」

不過,她在香港仍有一事不習慣,她說:「去餐廳,大部份餐廳是刷信用咭,或直接拿現金,但是在大陸我只需要一部手機,我可以用微信去支付,或者是支付寶,我還全不用現金,出門打車我也不需要現金,但在香港的話,我必須要準備現金,沒有現金我會有一點不安全感。」

撰文:陳慧瑩
攝影:韋平﹑王晴﹑海江田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中資高價搶地 十萬港漂大軍湧港工作讀書

內地流亡富豪郭文貴早前向《壹週刊》爆料,提出中共的「滲沙子計劃」。

中資巨企不斷經濟入侵香港,例如高價投地,中資企業就是想控制香港的經濟命脈,令樓價升就升,跌就跌,這樣就直接「控制香港人的生死」,加上每年大批內地人,透過各種方法湧港,不斷溝淡本港人口和文化,「溝淡」二字頓成為媒體、專欄作家以及網民的討論熱門詞。

究竟香港是如何被溝淡?原來每年最少有十萬大陸人湧來香港居住

《壹週刊》調查發現,現時內地人可透過多個計劃在香港工作和就業,除了每年有五萬多個單程證名額來港團聚外,工作方面,內地人還可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

以二○一六年為例,有10,404人留港(雖然當中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在十二個月後離開香港);而剛剛在本地大學畢業的內地學生,可以「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計劃」在港工作,去年便有8,611人成功申請,以上申請人,更可以攜同配偶和十八歲以下子女來港,以一家最少三口人計,就已經有幾萬人。

另一方面,去年還有18,887內地居民獲得學生簽證,來港修讀全日制學士或研究生課程,這些學生可以帶上配偶和十八歲以下子女陪同讀書,讀完書找到工作又可繼續留港,七年後再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以上幾項數據相加,去年已經有最少十萬大陸人來港居住、工作和讀書。

另外,曾經有不少大陸土豪申請「資本投資者移民計劃」,計劃雖然在二○一五年煞停,由○三年開始,累積有二萬五千多名內地人獲批來港,以上各項計劃,內地人連續居港滿七年後,便有資格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還未計算的,包括九七至今,超過二十萬「雙非」嬰兒誕生,雖然港府一三年煞停內地孕婦闖關,雙非高峰期在一○至一一年,每年超過三萬名嬰兒在港出生,現時已是適齡學童,有權享用香港的福利。

每年來港的內地人,除了單程證人士難以辨別資歷,兼且審批權在大陸公安局。其實內地人來港的計劃,不乏高學歷人士,他們在內地「脫穎而出」來港獲得學位,《壹週刊》訪問年輕港漂,學歷很高,交談時總會夾雜英文,當中受訪者有禮貌表示因為廣東話不純正,可以用英語回答。

中資天下

上週,啟德新區推出的第六塊地,又一如所料由中資奪得,合景泰富夥拍龍湖地產以72.3億元投得啟德第1K區一號地盤,此前,中資巨企海航集團已經連續投得四塊啟德用地,該公司高層近日接受傳媒訪問豪言,會將部分地皮興建為員工宿舍。

政府的樓宇供應數字,看來又要打折扣了。

海航更在本月底進行「千人招聘計劃」,五月是大學生畢業的月份,大批新畢業生湧入市場,集團有可能延攬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明叔在中資集團工作多年,他說公司傾向聘用在內地出生,曾短暫在外地留學畢業的人,明叔說:「這些人骨子裡都是認同中國的,擁有順從領導的基因,加上後天擁有專業資格或者學歷,現在大氣候是看『阿爺』的面色,多些內地同事,對整體生意也有幫助吧。」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即刻買樓

年初新世界荃灣新盤柏傲灣開售,七千多人入票抽籤,結果抽得頭籌的現場幸運兒,竟有不少是「新香港人」,可見人數眾多。

來自杭州的Teresa,以719萬元買入兩房單位自住,來港雖剛滿七年,但她以普通話接受回答時一臉興奮:「剛剛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之後,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希望能在這邊置業。」

很多大型新盤推出前,發展商會先在大陸進行路演,似乎銷售目標不是本地人,每年多了一批新香港人入市買樓置業,樓價不斷創新高,置業變成本地打工仔遙不可及的夢想。

合租私人住宅

內地學生或打工的港漂,他們大多會三五成群合租大學附近的住宅,例如沙田第一城、大圍名城便受中文大學內地生歡迎,理工大學內地生會傾向租黃埔花園、黃埔新邨。

租樓給港漂,變成熱門生意,在大圍港鐵站附近,有一間鋪頭特別惹人注目,只因招牌是紅底白字,大大隻字以簡體字寫上「港漂租房熱點」,十分醜怪,不講以為自己身處大陸深圳。

有內地港漂他憧憬做香港記者,於是到浸會大學修讀新聞系碩士。廿五歲的秦寬Carson是桂林人,怎料一踏足浸大,以為自己仍身處大陸的學校,他憶述當時情況,「Full-time一齊讀書的同學有九十五個,當中有八十七個是內地生,其他是香港本地生和澳洲學生。」他說:「其實之前有少少失望,我們來香港讀書的感覺,就好像去了西方世界讀書,我希望多一點外國同學,不過來到香港之後,才發現很多碩士課程也是這樣,不太出奇。」

也有美女港漂表示畢業後想留在香港打工,她明白與其每月交租,不如置業,她說:「我在香港逗留兩三年後,我決定要住滿七年,我可能要買樓,不想租住別人的房子,雖然我知道香港的房子真的是很貴,也很難負擔,但如果我想留在香港,我會努力給自己買一個房子。」

香港人亦感受到愈來愈多大陸人在屋苑出現,家庭主婦Jenny說:「我住科技大學附近超過十多年,行街或者坐車,我睇到好多內地人士,我感到訝異。」

Jenny表明對五十年不變政策感到猶豫,但她又認為香港難以與大陸匹敵,她說:「我覺得我哋可以做嘅嘢唔多,你點可以同大氣候去對抗?冇可能,我哋人口有幾多,事實上好多事情由大陸支援,你可以做到咩?有心無力啦!」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是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先後任教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新聞課程,她很了解情況,並說本地大學確呈現大陸化趨勢。

「要消滅一個城市,先要消滅文化和語言,香港小朋友將來不說番茄,只懂說西紅柿,不能說薯仔,只能說土豆,薯條叫土豆條。」毛孟靜語重心長說。

內地人不斷來港已成大氣候,港漂都在大陸接受共產黨教育的一套,成年後便來港讀書和打工,本地出生人口一向偏低,港漂是一股源源不絕洪流衝擊本地人口。

一幅未來的真實畫面,本土文化逐漸會淹沒在新的香港人潮中。

撰文:陳慧瑩

攝影:韋平﹑王晴﹑海江田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70524/513729廣西男夢想當記者 同學留港做保險


每年來港的內地人,除了單程證人士難以辨別資歷,兼且審批權在大陸公安局。其實內地人來港的計劃,不乏高學歷人士,他們在內地「脫穎而出」來港獲得學位,《壹週刊》訪問三個年輕港漂,學歷很高,交談時總會夾雜英文,當中受訪者有禮貌表示因為廣東話不純正,可以用英語回答。

廿五歲的秦寬Carson是桂林人,他憧憬做香港記者,於是到浸會大學讀新聞系碩士,怎料一踏足浸大,以為自己仍身處大陸的學校,他憶述當時情況,「Full-time一齊讀書的同學有九十五個,當中有八十七個是內地生,其他是香港本地生和澳洲學生。」

他說:「其實之前有少少失望,我們來香港讀書的感覺,就好像去了西方世界讀書,我希望多一點外國同學,不過來到香港之後,才發現很多碩士課程也是這樣,不太出奇。」

他想留港當記者,他總會感到自己的身份有點尷尬,他跟記者說,像他這樣的港漂,內地媒體覺得他思想偏激,他又不想只報喜不報憂,本地的傳媒(除了左報)會覺得他寫法太過大陸,未必適合跑香港新聞,他感到自己有點裡外不是人。

他最近總算在香港一間媒體打工,在中國組當記者,他在將軍澳日出康城與另一港漂合租一個單位,「我的人工是一萬元多少少,現在的租金是4,800元,租住一間細房,我覺得要應付租金,對於我來說,是有壓力,特別是新聞記者,人工不是很高。」

爭做保險

Carson大部分內地同學,畢業後都留在香港從事保險工作,他說:「我認識較多的內地同學,在香港畢業後,可能是為了留在香港,他們就賣保險,因為我聽到很多內地同學說,保險公司比較喜歡收內地學生,因為香港保險業的市場,主要是內地,他們覺得收內地學生,內地學生與內地人啱傾,這樣就方便買保險。」

他不像一般港漂畢業生,只往收入看,也不一定認為得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是一種成就,「一至兩年之後,我可能去美國讀另一個碩士學位的話,我在香港居住的兩至三年時間,就已經沒有了,不能再繼續,之後回港便要由頭開始,我覺得這樣都沒有問題的。最主要是不要被時間限制,我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Carson想去美國攻讀多一個碩士學位,他說:「我覺得自由、人權與法治普世價值,是美國建國的基礎,所以美國是吸引我多一些。」

撰文:陳慧瑩

攝影:韋平﹑王晴﹑海江田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毛孟靜:大學國際生七成來自大陸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70524/513747
教資會資助大學主要統計數字顯示,二○一五至一六年度,非本地學生為15,727人,內地生已經佔11,891人,亞洲以外地區學生僅為706人。至於二○一四年至一五年度,非本地學生是15,151人,內地生已經佔11,610人,比例超過七成,亞洲以外地區學生只有710人,國際生人數少得可憐,國際生就是大陸生。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是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先後任教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新聞課程,她很了解情況,並說本地大學確呈現大陸化趨勢。

她說:「我現在是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去年十二月我去港大開會,我指着校長馬斐森說:『香港大學年報自稱是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化,對唔住,仔細一看,七成、八成(碩士課程國際生)是來自大陸的學生,很虛偽,這是mainlandization,是大陸化,不是國際化。』」

毛孟靜以個人經驗為例,「我有一次返浸大教書,由入電梯到每一層上落,我去到七樓由始至終只是聽到普通話,你說是否有點兒那個?在校園內行走,聽普通話多過廣東話,搞到我少少腳軟,比例係愈來愈大。」

她繼續批評:「如果你有心是國際化,你就國際化給我看,例如有來自芬蘭、加拿大、澳洲的學生,純粹將國際生學額給大陸學生,咁學額其實可以讓出來俾本地生,吳克儉走咗,希望(教統局)可以重新考慮。」

三類型內地人

毛孟靜多年來接觸大陸學生,她印象是非常認真:「佢哋對功課認真程度,同中學生無疑。有時爭一、兩分,點解英文字不對,都會問你問到篤,嗰種鉅細無遺,連我自己都覺得,哈哈哈!」

她總括內地學生有三種特性,「我對內地生印象,他們分開三類,第一類接受愛國教育,會搥胸頓足非常愛國﹔中間一類會覺得無所謂,香港讓他們感到自由,尤其是周街會有街板、街站,拿着咪批評政府,他們會覺得很嶄新和愉快的經驗,但覺得與自己無關﹔第三種是根本來香港前,他們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他們拒絕被同化和洗腦,他們近乎有反共意識。」

毛孟靜聽說過,有愛國學生疑似愛國玻璃心受打擊,她說外籍老師曾收到投訴,指有內地學生不滿老師批評內地,「我哋全部做過記者,我們一直教授新聞,留意新聞,怎會不熟悉中國呢?但你一批評中國,他們(內地學生)就覺得你是誤解。」

「要消滅一個城市,先要消滅文化和語言,香港小朋友將來不說番茄,只懂說西紅柿,不能說薯仔,只能說土豆,薯條叫土豆條。」毛孟靜語重心長說。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U036 擴1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香港=小深圳啦。
家庭人數x2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预左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去年逾萬內地青年來港定居 突然急飆1倍

內地青少年去年來港定居的人數突然倍增。(資料圖片)




內地青少年去年來港定居的人數突然倍增!民政事務局答覆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的提問時披露,2012至2015年間,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前往港澳通行證》來港定居人士每年平均有約5200至5700人,但去年卻飆升一倍至10,538人,民政事務局並無解釋原因。

當局指政府統計處沒有過去5年,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通行證來港定居人士現況的統計數字。然而,政府計處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搜集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的數據(包括無齡資料),有關統計數字將於今年年中備妥。民政事務總署為內地新來港人士包括青少年供協助他們融入社區的支援服務。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