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社會保障&關愛基金 » 【預算案】劏房戶心聲:完全幫唔到我!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含上傳圖片/文件之留言 只顯示含上傳圖片/文件之留言

【預算案】劏房戶心聲:完全幫唔到我!
撰文︰時事組 攝影︰石鎬鳴

財爺今日宣讀的預算案減薪俸稅又減利得稅,今年更有長者「iBond」銀色債券(Silver Bond),究竟基層市民又點睇呢?

在深水埗住60 呎劏房的林先生就話:「預算案幫唔到我。」60 歲的林生因為胃酸嚴重倒流未能工作,平日生活開支都是靠在酒樓做清潔工的林太,因為入息薪酬低,所以不用付薪俸稅。他們倆人02 年以1100 元租住60呎劏房,現在租金加到千九蚊。雖然跟其他劏房比較租金已叫便宜,但林先生話衛生環境唔理想,4年前已經申請公屋,但至今仍未有聲氣。林先生話最希望可以早日輪到公屋,這樣才真正幫到基層市民。
抱歉! 你無權閱覽或下載此留言的上傳圖片或文件。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G1313XXX (市3)
2012年 9月藍咭

申請階段: 你的公屋申請尚未到達調查階段,請耐心等候 !!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稅制改革 能者多付稅 社會投資 長遠保民生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財政預算案行動新聞稿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民社運」)由十八個民間團體組成,旨在關注日益嚴重的結構性貧富懸殊及傾斜大資本的財經政策,要求政府必須儘快推行長遠的發展和社會投資,改革不公義的稅制,為香港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一次性紓困措施 無助解決社會矛盾

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觀乎近屆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每年均大幅高估赤字,並且藉此拒絕投放資源推出長遠計劃,每年只推出一系列的一次性紓困措施,對施政上的失誤小修小補。面對結構性的人口老化以及越趨嚴重的貧富懸殊,政府未有就社會保障,以及縮窄貧富差距作長遠規劃,令政策嚴重脫離社會狀況,更增加因缺乏社會保障而招致的社會成本。尤有甚者,財政司2014年起透過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恫嚇市民未來將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而將2千多億的土地基金轉為成立「未來基金」,及扣起未來每個財政年度25%-33%的盈餘放在此基金內,在金融市場投資,為大白象基建無盡的包底,並縮減各部門的開支,稱作特別用途,實在是妄顧現時各方面的社會投資的必要。

加稅增加經常性收入  應以向富有者徵稅為主

政府一直依賴賣地收入,惟將賣地收入列作非經常收入,用於屬非經常開支的基建而非民生項目(經常性開支),此財政結構變相賦予地產商莫大的政治經濟權力,形成今天「地產霸權」的利益共同體,成為香港主要的社會矛盾。民社運認為,政府必須展開朝向財富再分配方向的稅制改革,增加經常性收入才是正面解決社會問題及財政可持續的良策。政府不斷強調公共資源不足以應付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但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建議銷售稅、商品及服務稅等「累退稅項」,我們極度反對此等令低下階層百上加斤的累退稅項,這根本是劫貧濟富。健康的稅制應以向賺取暴利者徵稅為目標,既達到財富再分配的效果,亦可遏抑各種透過炒賣和壟斷而牟利的行為。

民生事項千瘡百孔 社會投資刻不容緩

稅制改革所為的是實行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社會投資。香港在很多方面有投放資源的必要。就長者,殘疾人士以及幼兒等有照顧需要者而言,增加資助院舍及社區服務隊,除了處理缺乏照顧的問題,亦提供相關工作機會,而且也讓一些照顧者騰出時間出外就業。就教育服務而言,推行全面幼兒免費教育,落實幼師薪級表,落實中小學小班教學,增加資助大學學額,以提升教育質素和減少市民接受教育的負擔。解決房屋問題,需要大量興建公屋,並且利用稅收減少對賣地的依賴。回購領匯,更是減低市民的應付日常開支的負擔。對打工仔而言,除了設立低收入津貼,更要帶頭在政府部門取消外判制度,以及對基層員工實行生活工資,予社會各界效法。政府如有心解決社會矛盾,決不可再如現時般循依靠市場著手,更不可繼續偏袒財團和金融界的政策。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6-02-26 10:37:09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人口老化危機深 全民退保社會共識

各項社會投資之中,面對人口老化和嚴重的老年貧窮,全民退休保障需儘促推行。以近日政府言論看,政府有機會以「長者iBond」以及「逆按揭」(安老按揭)作為退休保障的方向,兩者均無視沒有儲蓄或物業作出此等投資的人的退休需要,「逆按揭」更令市民被迫參與置業以及承受樓價波動的遊戲,我們均表示反對。政府現時在退休保障諮詢文件以增加薪俸稅率及整體利得稅率恫嚇公眾,務求誘使市民支持資產審查方案。但政府對於民間一直倡議向最富有者徵稅的選擇卻隻字不提。另方面,民社運亦建議政府增加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啟動基金由原來的500億增至1000億,以應付人口老化的高峰期及補償政府拖延數年的代價。以政府坐擁八千多億的財政儲備,是能應付綽綽有餘。較早前理工大學連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電話隨機抽樣調查亦發現,接近七成受訪者支持/非常支持香港設立無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及有接近九成受訪者贊成/非常贊成向有盈利的大企業加徵利得稅以及由政府注資1,000億,放入全民退休保障啟動基金。政府必須正視民意。

我們多次要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的成員團體會面,聆聽民意,共同商討番港社會發展未來的方向,惟財政司至今仍多番推搪。因此今日我們在財政預算案公布日行動,向其表達以下訴求:

一、推行稅制改革,其中包括

1. 1推行累進利得稅,令透過壟斷賺取暴利的企業繳交更多的稅款;

1.2開徵資產增值稅、土地囤積稅及空置稅,遏抑房地產等炒賣行為,透過大額股息稅限制富商的利潤;

1.3恢復紅酒稅和遺產稅,並引入富人稅和奢侈品稅等等向最有經濟能力者徵稅的稅項。

二、落實免經濟審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政府必須盡快注資成立一千億種子基金,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包括家庭主婦及殘疾人士也能受到保障!我們促請政府實事求是,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正面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

三、進行改善民生的社會投資、反對公共服務私有化

3.1加強支援殘疾、安老服務、醫療護理

社會既然有共識要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政府就有必要就醫療護理、社區照顧及安老院舍服務作長遠規劃,並針對服務的未來需要,有計劃增加各項支援服務和資源,包括大幅增設公營護老院舍服務,縮短輪候時間,並對殘障人士及其家庭亦要大力加強支援。

3.2 增加公共資源在公營房屋

對於29萬公屋輪候冊家庭提供租金津貼及同步推行租務管制。

3.3 停止公共資產私有化,回購領匯(領展)

政府需在股票市場重新購入領匯的基金單位,以及購買領匯的部份商場和停車場,特別是附近沒有替代性,可供公屋居民使用的商場、街市和停車場,例如沙田新田圍邨,便是政府回購的首選,包括近年高倨全港最貴街市首三名之內的天水圍、東涌等地的領匯物業,以解基層居民捱貴嘢之苦﹗

四、改變保守公共理財原則

我們堅決反對《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就「未來基金」和其他規管公共開支及私有化的建議。這只是進一步將不公義的保守理財政策制度化。唯有改變公共財政的根本原則,大大加強財富再分配的力度,才有可能還香港人有尊嚴的生活。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2016/2/24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成員團體:

工友權益聯社、勞資關係協進會、北區就業問題關注組、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香港職工會聯盟、領匯監察、老人權益中心、正言匯社、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基層發展中心、照顧者關注組、草根論壇、青年拒當樓奴運動、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新民主同盟、工黨、左翼廿一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基層租戶權益備受剝削 租務穩定機制刻不容緩基層租務狀況問卷調查 新聞稿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下稱「關住聯」)於本年1月至2月期間,於全港各區,包括深水埗、油尖旺、大角咀、土瓜灣、葵涌、港島議席新界北等地,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78個居住在各種樓宇(包括唐樓、洋樓、工廈、村屋、天台屋)的不同類型出租單位(包括整個單位、劏房、板房、閣樓、是次調查所收集的數據,冀能找出基層租戶在現時《業主租客(綜合)條例》之下可能被剝削權益的情況,包括不打釐印、不簽或續書面租約、大幅加租、不書面通知要求遷出、濫收水電費等情況,並且向租戶了解他們對於設立租務穩定機制的意願。並在2月19日(星期五)上午,匯報調查結果,並邀請基層租戶前來分享。

去年2016年施政報告出爐,在公屋興建遠未達標,平均輪候時間超逾3.7年,輪候人數繼續急升的情況下,當局仍只顧指向增加樓宇供應,政策嚴重向置業傾斜,卻無視居住於不適切住房的基層巿民無法上樓、亦無法上流置業階梯的現實,完全沒有推出紓緩基層住屋苦況的措施。劏房租金逆市攀升,草根市民只有續捱貴租,甚或面臨被逼遷離,住進更昂貴或更差劣居住環境的命運。

此外,自從1998年及2004年政府撤銷租金管制及續租權保障,基層租戶的議價力進一步被削弱,嚴重剝奪基層住屋權。在現時租盤需求大,兼舊樓重建極具吸引力的情況下,業主或地產完全主導租金升幅,並操控著租客的續租權。因此,沒有書面租約、租約不打釐印報稅、濫收水電雜費、甚至加租或要求租客遷離時不發出書面通知等不公情況,屢見不鮮;而租客面對出租者的不公對待,往往有冤無路訴,因為不了解求助的渠道和自身的權益,於是只能自行找業主商討,或不自願離開。在現有《業主租客(綜合)條例》之下,租戶完全無力反抗,而當年孫明揚曾承諾每三年檢討《業主租客(綜合)條例》,亦煙消雲散,至今從未進行檢討,只是一刀切將民間提出的方案拒之門外。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6-02-26 10:36:26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調查結果及分析

1)雙無(無租約、無打釐印)情況嚴重,且租期甚短,租戶權益無保障

有近三成受訪者現時並無簽訂書面租約,當中有部分是本身有簽約,但租約期滿後只以口頭租約續
租​,亦有部分一直沒有簽訂租,隨時被加租或逼遷。近五成租戶的租約並沒有打釐印,亦有近三成
租戶不清楚自己的租約有沒有打釐印,業主或地產公司因而迴避申報稅項及負上相關法律責任,租
住雙方均無法律保障。而在訪問過程中,租戶對於釐印費的法律效力和收費方法均不清楚,可見政
府的監管及宣傳均有所不足。

此外,即使有書面租約,租期亦甚短,三成租約只有一年租期,更標明是生約,業主只需一個月書
面通知,便可任意在租期內提出終止租約,或另定新租金。而近四成租戶在生約期間,遭到業主要
求加收租金,可見即使有書面租約,若沒有合理的租期要求,租戶仍然面對不穩定的住屋狀況。由
此觀之,香港的租戶權益被徹底邊緣化,有租約彷如沒有租約,租住權毫無保障。

2)租金逆市高企,水電費濫收嚴重,租戶更要獨力負擔屋宇失修問題

雖然差餉物業估價署錄得租金指數連續三個月下調,然而劏房租金卻未見跌勢。受訪者的現居所月
租中位數是3800元,比同居所前一份租約的月租3300元上升了超過15%,升幅驚人。居所面積中位數
為100呎,呎租為38元;而租金亦佔去受訪市民家庭收入遠超3成。部分租戶即將租約期滿,亦已被
告知將會加租,租金未見下調,市場調節機制對基層市民顯然失效。

此外,多達三成半的租戶所繳付的水電費並未有列於租單上,每月只是按業主所述價格繳付,毫無
知情權。而即使有列明水電,大部分出租者均有濫收租戶水電費的情況:水費每度12元,電費每度
1.5元,都遠超水務署及電力公司的法定收費。更甚者,有按人頭或按月固定數額的收費(水費每人
65元或每月100元/電費每月400元),而基層租戶根本用不了這麼多的水和電。政府明知問題嚴重
,卻未有措施解決,讓基層租戶百上加斤。

3)逼遷問題嚴重,基層租戶求助無門,議價力低下

過去三年,每4個受訪者便有有1個曾遭遇逼遷,而且近八成租戶表示出租人沒有按法例要求,發出
書面通知要求遷離。很多租戶甚至不知道,業主若要求租戶簽訂新租約或遷離單位,須以書面在一
個月前通知方才生效。面對這些租務紏紛,大部分租戶只曾自行與業主商討,但因現時租務法例沒
有保障租戶,導致其議價力低。亦顯示基層租戶對香港租務仲裁機制並不認識,缺乏渠道求助。由
此可見,租戶對自身權益的了解極少,出租者亦因此迴避履行應有的責任。

大部分租戶是因為加租幅度太大,無法負擔,而被逼離開單位;因業主收回單位作重建或買賣亦佔
四分之一。這些均反映了,租戶之所以無法續住,是因為現時的房屋政策本身鼓勵物業的買賣重建
,誘使業主收回單位圖利;而放任市場經濟的方針,亦讓基層租盤因需求殷切致使租金居高不下。

曾遭逼遷的受訪基層租戶中,大部分表示逼遷對自己和家人構成精神壓力;亦有超過六成人擔心需
搬進租金更貴的單位居住。事實也印證了基層租戶的擔憂,因為三年內曾遭逼遷的租戶,在逼遷前
舊居原租約的租金中位數為3200元;及至迫遷而搬進新居後,其租金中位數攀升至4200元,比所有
受訪者的租金中位數還要高400元。由此可見,在近年曾遭逼遷的基層租戶,只能找更貴租金的單位
棲身;或是降低居住質素,搬進更不適切的住房中居住。是次受訪的天台戶當中,大部份都是原本
劏房居民,因無法承受持續加租,被逼搬進天台屋中居住。

4)基層租戶上樓無期,亦無法置業,對改善租戶處境的政策需求甚殷

每4個受訪的租戶當中,有3個正在輪候公屋,平均年期已達3.72年,而最長輪候公屋年期的居民已等
候12.8年。他們的家庭收入遠低於入息中位數,根本無法受惠於政府的置業措施。因此,租住私人樓
宇成為他們唯一的居住選擇。然而,現時的《業主租客(綜合)條例》對租戶可以說是毫無保障,
既無租金升幅的約束,又無續租權的保障,致使其對自身的居住狀況十分擔心,尤其是加租及迫遷
的問題。因此,租戶均希望政府會改善法例,完善保障基層租戶。無論「限制租金升幅及密度」
「增加遷出通知期由一個月增至三個月」、「租金雜費分別列明並嚴禁濫收水電」、「成立專責租
務審裁處處理租務紏紛」、以及「嚴格執行書面租約及打釐印」均有大部份受訪者表示支持。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E) 關住聯 建議

是次調查希望社會各界關注現時基層租戶在無法置業或上樓的情況下,其租住權益被嚴重剝削的問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其人權應符合聯合國人權公約的基本要求。聯合國於2009年提出,每一個人都應該住得安全及有尊嚴 (dignity) ,並有一個適切居所 (adequate housing) 的住屋權概念,當中七個指標:穩定居所、有足夠基本設施、可負擔、適合居住、公平住屋機會、適當地點及文化共融,香港竟無一達標!
因此,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強烈促請政府,除了要厲行廣建公屋,讓輪候市民盡快上樓以外,亦應設立「租務穩定機制」,保障基層住屋權益,穩定基層住房,平衡租戶和業主的議價力免被剝削,舒緩基層市民中短期的住屋問題和生活壓力,並推動「可負擔適切住房」的概念。細節如下:

1)嚴格執行簽署書面租約和打釐印,以保障業主和租客雙方的權益;

2)規定租金和雜費分開清楚列明於租單上,並禁止業主收取高於水電煤費用的實際開支;

3)每份租約有設置固定租期,期間不得加租或要求遷離;

4)中止租約通知期,由一個月延長至最少三個月,並且要嚴格執行書面通知的步驟;

5)成立高度透明化的租務仲裁機制,訂定何謂「合理」租金水平和處理租務糾紛;

6)立即檢討《業主租客(綜合)條例》,廣泛諮詢民間租務穩定機制方案。

附件..基層租務狀況問卷調查報告 https://grassmediaction.files.wo...fa5e5a0b1e5918a.pdf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6-02-26 10:34:08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早日輪到公屋,真正幫到基層市民--同意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領展霸權,豈此外判!街市被「殺」,禍及全港?
文、圖: 小江

近日,長發街市檔販集體罷市反對領展外判街市給建華集團,引起全城對領匯外判惡行的廣泛批評(有關領展與建華集團如何勾結壟斷全港街市,可見早前所寫的報導《良景打架以外: 領展.外判商.社團》)。有參與罷市的檔販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今日長發邨(居民)買貴嘢,明日係全香港市民買貴嘢。」,實一語中矢!


然而,領匯的惡行又何止「外判」、「翻新加租」街市,過去數年多區街市被領匯強制關閉,改建成超級市場及商場等,據無視新聞於去年11月報導,領展企業傳訊及對外關係總監盧炳松認為「街市太多、太密集」,打算逐步關閉「回報率低」的街市,更聲稱「未來一定會有些街市,因為競爭各樣問題,因為效率等問題,需要關閉或者兩個合為一個。」現時初步搜集到的資料,最少有三個街市已被領展強制「殺」掉,相信此情況未來會繼續蔓延。

未來:倒數的日子-黄大仙中心街市

2015年11月,領展宣佈未來考慮關閉黃大仙中心街市,改建為商場,而公民黨梁家傑早前亦在立法會表示收到消息指黃大仙街市四十檔商販均已收到六個月遷出通知(香港獨立媒體,2015.12.8),朋友阿輝就此採訪黃大仙街坊,得悉街市很大可能將於今年六月全面結業。
領展代表聲稱,結束黃大仙街市的原因是「附近街市眾多,相距路程均僅需10分鐘,同時黃大仙中心內設超級市場及新鮮糧食店,街市客流量僅是大成街街市的10%。」,並說整合之前已做詳盡調查,保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明報,2015.11.30)

對此,街坊林先生十分憤怒,反映黄大仙街市本是一個多元化的街市,商鋪計有魚、肉、菜、生果、凍肉、五金、糧油、茶莊、雜貨店、印尼雜貨店、中藥店、粉麵店、花店、服装店、香燭店,以至修理鐘錶店等,滿足到區內街坊的各種生活所需,生活不假外求,認為領展關閉街市根本是漠視區內街坊需要,加上區內長者眾多,生活更受影響。

以下摘錄了一位黃大仙街坊對領展將強行關閉街市的不滿:

『領展好搞唔搞,偏搞街市,我日日去街市買餸,街市在我家樓下,不需5分鐘就到。我係長者加脚痛,要去大成街市,行要一個鐘,即是要我日日坐的士。就算年青,行動健全都要半個鐘。就算5分鐘去到,街市在家樓下點都更方便,黄大仙下村又多長者,餸貴都要買,領展街市租貴,檔主實加價,人怎會多。領展,這就是街坊心聲,街坊要保留街市,不要連鎖店。』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