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先生單位入伙後仍有逾10處位置需維修,包括廁所尾喉扭曲、廚房門鎖損壞及露台門玻璃鬆脫問題。
【on.cc東網專訊】 市民輪候公屋多年終於「上樓」,未料獲派單位卻甩漏處處,令準租戶大失預算。「廚房門鎖壞嘅、露台玻璃爛嘅、廁所條喉就曲嘅,成間屋好多地方都未搞掂,根本住唔到人!」李先生早前獲派麗瑤邨貴瑤樓單位,收樓後發現屋內「甩漏」處處,細數下需維修項目多達12項。李指接收單位後曾發現室內貼有1張巡查紀錄,顯示房署在派屋前已得悉廚房門未能關上、露台門玻璃亦告鬆脫,不滿房署未完成翻新工程仍如常派屋,「未執好就畀人入去住,有咩意外咁點算?」
一直協助李先生跟進事件的當區區議員黃耀聰曾到單位視察,發現單位裝修手工欠佳,亦有設施明顯損毀,「睇到啲手工做得幾差,唔只露台玻璃未裝好,門鎖仲壞咗,連幅牆同門嘅油都髹得好求其,好多甩漏!」黃證實曾接獲多宗有關翻新工程質素欠佳之投訴,要求房署加強監管承辦商,並增加租戶驗收單位的時間及次數,減低對租戶入伙後始發現問題之機會。
麗瑤邨物業服務辦事處發言人表示,有關單位戶主辦理入伙手續前視察單位,當時僅發現露台門其中1塊玻璃脫落,並同意日後安排師傅維修。及後辦事處再接獲戶主家人通知,指單位共有12項需跟進維修項目,包括露台門殘舊、玻璃鬆脫以及坐廁尾喉扭曲等問題,辦事處亦承諾會派承辦商維修,卻遭戶主家人以將向房署申請調遷為由拒絕。
「公屋翻新完都仲咁多甩漏,房署好應該了解下問題究竟出咗喺邊,避免再出現同樣情況!」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批評負責把關的房屋署未有履行監督責任,任由承辦商以「求求其其」態度進行翻新工程,令租戶飽受不必要折騰。王又估計,近年工人薪金、材料等建築成本價格上漲,令承辦商或需將價就貨,變相影響工程質素,建議房署檢討現有外判商投標機制,「房署搵外判承辦商通常都係價低者得,但依家請啲有經驗嘅工人愈嚟愈貴,咁手工當然冇咁好!」

單位內貼有「空置單位巡查記錄」,列明尚有2項工序未完成,李先生不滿房署未完成翻新工程仍如常派屋。

葵涌麗瑤邨樓齡已逾20年,房署收回單位後會先進行翻新工程,以便日後再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