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公私營醫療 » 高齡產子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高齡產子
人工受孕婦女7年升93% 接受「體外受精」增逾倍

香港人的結婚與生育年齡越來越晚,不少男女要等職場「上位」有錢買樓才成家立室,更因養育一名子女要花費幾百萬元的說法而心生猶豫,將生育事宜一再押後。

報章娛樂版經常出現高齡女星連生數胎或雙胞胎的新聞,近日更有報道指某男明星的太太年過50懷疑再次有孕。高齡產子在一些人身上看似輕而易舉,有人覺得可倚靠現代科技以人工受孕方式成事。

高齡生育,真的可以人定勝天?

資料顯示,35歲或以上懷孕的女性便算是高齡孕婦;35歲或以後,女性生育能力逐漸下降,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小產與畸胎隨年齡增長出現機會增加。

最近外國傳媒The New Daily報道史泰隆前妻、54歲的Brigitte Nielsen懷有第五胎的消息時,同時引述澳洲生育專家Dr David Knight指出,不少高齡懷孕的名人明顯地是借助卵子捐贈從而借卵產子(不管她們承認與否);因為婦女40歲後平均一年只有一粒卵子能成功受孕,45歲後約每三年才有一粒卵子能成功受孕,50歲後以自己的新鮮卵子成孕之機會是零。該傳媒並引述澳洲衛生及福利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的資料顯示,每100名年齡45歲或以上的婦女,只有一名可以有活產的嬰兒。

究竟嘗試高齡生育的人士遇上甚麼實際情況?對身心、家庭經濟與關係、人際社交有甚麼影響?

現實是:有人懷胎數月後發現是畸胎需要流產;有人接連小產最終放棄生育;有人無論是自然還是人工受孕(生殖科技治療)均從未成功,失敗後面對是否接受捐贈卵子/胚胎、聘用代母或領養兒童等抉擇與掙扎;有人歷經數年尋訪中西醫或到海外求助,最終無功而還。好好一對夫婦為了生育面對連番失敗,導致身心俱疲、財力耗盡,關係轉差甚至離異,變得焦慮抑鬱、孤獨無助、逃避社交場合,默默忍受無聲的折磨。

眾新聞透過採訪個案、專家分析,探討坊間觀念與實際情況的落差,以及夫婦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之後面對的實況。

高齡生育,夫婦需要面對種種問題,令身心受困擾。網上圖片

晚婚晚育與生殖科技治療

香港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本港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3.9歲延遲至2016年的29.4歲。女性首次生育中位數,由1981年的25.1歲延遲至2016年的31.4歲。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的數字反映,每6對夫婦當中便有1對有不育困擾,而女性年齡是影響因素之一。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2001年開始服務時,求助女性平均年齡為34歲;現在比當時更高。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8-06-12 14:29:36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根據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的資料,接受各種生殖科技治療的婦女人數不斷增加。若以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AIH)、及接受「其他生殖科技治療」計算總和,婦女人數由2009年的4,693人增至2016年的9,058人,增幅達93%。

當中,接受「其他生殖科技治療」 (註:扣除夫精人工授精治療(AIH)與他精人工授精治療(Donor Insemination, DI),即以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俗稱試管嬰兒)為主等生殖科技治療,由2009年的2,166人增至2016年的5,951人,增幅達175%。

2009至2016年期間接受各種生殖科技治療的婦女中,以36歲或以上高齡婦女的增長最迅速。其中41歲至45歲、46歲至50歲婦女的數目上升超過200%:

接受各種生殖科技治療的數字與年齡分布:


接受「其他生殖科技治療」 (註:扣除夫精人工授精治療(AIH)與他精人工授精治療(Donor Insemination, DI),即以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俗稱試管嬰兒)為主等生殖科技治療,




誰是幫兇?娛樂版、坊間訊息之謬誤與陷阱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8-06-12 14:30:10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高齡女星與名媛連生數胎或者多胞胎的新聞,近年經常成為城中熱話。究竟高齡生育的成功個案有多普遍?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社會工作學碩士課程總監、兼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輔導主任陳凱欣博士:「大家只看到別人的成功,卻未明白背後的傷痛、或人家付出多少心血與錢財。不要因為見到有人成功,就以為自己一定得、一窩蜂去跟從。事實上,從數據來說,成功比例並不高。

高齡婦女有如坐情緒過山車,因為即使懷孕成功也有可能小產,要有抱回家的嬰兒take-home baby才算成功;無論嘗試以自然還是人工方法懷孕,年紀越大、風險越高。對於絕大部分不成功的高齡婦女來說,由於高齡失敗後再成功的機會更為渺茫,因此所受的打擊也更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娛樂版需要娛樂大家,我們不能就個別情況作出評論。然而,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成功情況、或者一兩個個案,然後將數據否定。因為既然是個案,便有其獨特性,正如六合彩也有人中一樣;個案卻不是數據,我們不能根據個案而斷定自己的機會,別人的個案亦不能作為評定自己的準則。而且高齡生育不同於買六合彩或者買人壽保險,雖然三者的機會率都很低,但買六合彩主要是買希望,買保險則不希望有機會用得着;相反,大家嘗試生育是因為真正希望有下一代。

另外,個別機構提供的高成功數字有可能受到操控、有誤導成分,而這個情況在香港與海外均有發生。因為進行體外受精(IVF)本身牽涉許多步驟,女性月經後數天開始連續約十天每天打針以刺激卵巢,然後在手術室接受取卵手術,專家於數天內讓卵子受精以期培育胚胎,再將胚胎移植至母體子宮以期著床;這樣為之一次治療周期。進行連串步驟期間,部分女士連取卵也失敗,亦有女性需要經過很多周期的失敗與嘗試、最後才有可供植入的胚胎。譬如有42歲婦女被誤導,指她以體外受精方法成孕機會達25%;但是她其實需要進行很多個周期的刺激卵巢打針和取卵手術,才有機會累積最佳的卵子、及進行之後的療程。如果銷售廣告只從最後放胚胎的步驟開始計算,可能將成功機會解讀得很高。另外,取卵手術與將胚胎放進子宮的動作同為入侵性。

相反,夫婦應該有知情權,方可作出正確的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應該從一個周期之初、打第一支刺激卵巢針開始計算,方為準確;這樣,正確的成功率就會低一大截。銷售廣告卻沒有將前期工作或失敗情況計算在內,表達失當。

數字可以被操控,是多變的;機構不應該只將最高的成功數字告知有意接受生殖科技的夫婦,而應該讓人知道最真實的資料。就如食客去西餐廳點有頭盤、主菜與甜品的套餐,可能以為一點餐就隨傳隨到,其實廚房已做了一整天的準備功夫。」

簡介生殖/輔助生育科技 (人工受孕)


僅三家公院提供輔助生育(人工受孕)服務

醫院管理局發言人:「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婦產科會為懷孕困難的婦女提供諮詢,進行身體檢查和必要的測試如精液分析和輸卵管通暢試驗,有需要時亦可以提供生殖手術和夫精人工授精。」

醫院管理局2003年3月關於選擇體外授精(IVF)病人的指引:

- 接受治療時,婦人的年齡必須不超過40歲。

- 只有合法夫婦才可以接受治療,以及當前的婚姻未有健在的孩子。

- 接受治療夫婦必須在醫學上、生理上或精神上沒有不適宜懷孕的情況。

- 夫婦必須已經完成充分的評估,而 IVF 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 如果評估檢查顯示病人卵巢的功能減少或衰退,將會被拒絕接納。

- 合資格的夫婦可在醫院管理局接受三次治療。

- 除上述各點之外,每個輔助生育部門都將綜合考慮其他有關的因素,例如不孕的原因、不孕的時間長短和妊娠紀錄的情況。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人工受孕多次失敗終靠借卵 45歲媽媽:過程絕不容易

【高齡產子系列之二】

阿玲(化名)35歲結婚,當時未有認真考慮是否生育。「好天真,以為年齡不會造成限制,以為到了40歲還可以靠科技解決,而且按坊間說法的確毫無難度,反正35歲與40歲只差幾年,不用急 ! 」

到了阿玲近38歲,丈夫認為事業開始上軌道,應該可以生育了吧。誰知過了一年,經過各種輔導仍然未能自然懷孕。從39歲至44歲期間,阿玲三次宮內授精(IUI)失敗,再嘗試三次體外受精 (IVF、俗稱試管嬰兒)。第一次體外受精,在最早兩個星期的打針階段已經失敗,因為卵子沒有長大,所以根本沒有機會取卵;第二次差點可以取一個卵子,誰知卵子卻在手術前已經溜了出來,再一次沒有機會取卵;第三次終於安然渡過取卵與培育胚胎的階段,醫生將兩個胚胎放入母體讓胚胎預備在子宮『著床』,阿玲還特地請了假安胎,然而過了不到兩星期,驗孕結果顯示懷孕失敗。「放假」後上班,還原基本步,那時她已近44歲。

「那時常常自責:是否我做錯甚麼?沒有服中藥?休息不夠?還是丈夫有生育問題?連續數年戒掉生冷食物,經常在網上大手購置驗孕棒以備每月之用,可是每次月經來臨都代表懷孕的嘗試又失敗了,很沮喪。每次參加社交活動,見到別人的BB會妒忌、情緒低落、經常抱怨。」

「無論宮內授精還是體外受精,所有人工方法都是辛苦的,令人感覺不好。我接受體外受精時,醫生要將胚胎放進我的子宮內,放得很深、『格硬』塞進去,令人很不舒服,唯有牢牢抓住護士的手,『頂硬上』挨過去。」

「其實人工方法的成功率並不高,年紀大令卵子質素欠佳、卵巢機能降低,成功率更低。以前天真地以為人工方法沒有難度,現在試過才知道事實並不似預期,後悔沒有早點決定生育。」




阿玲說:「以前天真地以為人工方法沒有難度,現在試過才知道事實並不似預期,後悔沒有早點決定生育。」資料圖片
除了皮肉要受打針之苦外,部份醫護人員的說話亦令阿玲感到難受。由於公立醫院的生殖科技 (輔助生育)服務於40歲或之前截龍,而且一般須排期約兩年,43歲的阿玲於是轉投公立醫院的私家症求助,付上與私家醫院相若的價錢 (近八萬港元),沒多久便可以接受體外受精。然而她聽過有部分醫護人員對她說,「怎麼還要來搞?為甚麼還要浪費時間與金錢?」另外由於醫院人多,她接受胚胎移植後本應在病床上休息,卻立即被安排離開病床到外面坐。

「體外受精失敗後,我不甘心、死不放手,覺得有些東西未完成。」

阿玲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她主動向丈夫提出,借用年輕婦女的卵子與自己丈夫的精子結合,再嘗試用自己的子宮來生育。「之前失敗太多,因此希望衝破心理障礙、多試一次借卵這個終極方案;如果也不成功,我便會放棄,因為再之後的方案──代母──已超越我的底線。借卵產子也有我的份,我與BB血脈相連,我能感受懷孕的過程;然而代母代孕則不是這回事。」

阿玲在台灣找到一家一條龍的生育服務中心,夫婦倆先在香港領取結婚證書的核證副本,再到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驗證結婚證書、身分證與護照,繼而到台灣的律師樓辦理申請輔助生育手續。為了確保捐贈者與孩子不能相認,中心承諾將一切資料保密,即捐贈者永遠保持匿名。中心根據夫婦列出有關捐贈者的年齡、學歷、身高體重、不煙不酒等條件,以及血型樣貌等,進行配對,整個療程(包括尋找合適捐贈者、手術 、捐贈者的『營養費』、胚胎冷藏費等)共約48萬台幣(約12萬港元);另須在香港找生育科醫生驗血證明放置胚胎,約7,000多港元。數個月後,中心將捐贈者的卵子與丈夫的精子結合成功,把合適胚胎植入阿玲體內。經過千辛萬苦,她終於懷胎十月、誕下麟兒。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夫婦兩人均是基督教徒,採用這個「終極方案」也不無掙扎。阿玲知悉有關方案後,曾以一個月時間徵詢各方意見。「教會部份信徒對此有異議, 認為過於人工化、違反自然、強求與不符合神的創造,令我有點猶疑,生怕自己做錯決定違反上帝旨意;不過與此同時,亦有教會人士對我們的想法表示支持,認為既然科技提供這個可能性也就不妨一試,即使借卵也不保證成功,成功與否仍要聽從天意;最後更有人陪我接受療程、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和丈夫為這件事祈禱和閱讀聖經時,都感到非常平安。」

最後,兩人毅然決定姑且一試。由於香港現時對借卵的認知與認同都較少,阿玲為了保護兒子,只向極少數朋友透露這個秘密。

阿玲說:「我會特別留心兒子的個性、樣子如何,跟自己或丈夫相似嗎?有時也會想:捐贈者的樣貌是怎樣的呢?」資料圖片
現在孩子已經出生,阿玲仍然有所顧慮。她怕孩子的長相、性格不像夫婦倆,亦怕孩子若果遺傳了捐贈者的生活習慣,或許會造成各種她未能預視的情況。「我會特別留心兒子的個性、樣子如何,跟自己或丈夫相似嗎?有時也會想:捐贈者的樣貌是怎樣的呢?雖然如此,我不認為自己有『心魔』,並且相信即使親生子女的性格也不一定像父母。」

有些借卵的產婦可能會介意孩子長得像爸爸而不像自己,不過阿玲反而覺得安心:「孩子出生後,我知道他長得很像他爸爸,不會因為爸媽兩人都不像而惹起別人的猜疑,我這才鬆了一口氣。事實上,我會安慰自己,孩子集合了我丈夫、我和捐贈者三人的特點,我也有份。」

對於借用別人的卵子與自己丈夫的精子結合 ,阿玲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她亦不是為了補償對丈夫的虧欠感覺而踏出這一步。「只是要還自己一個心願,希望能夠生育成功。畢竟我是曾經經歷生育困難的過來人,打針抽卵並不好受。因此我實在非常感激那位無名的捐贈者,不論她目的如何。我特別寫了感謝卡及送上禮物,請中心轉交捐贈者。」

「丈夫也明白我已作出很大犧牲,因為正常自然分娩的婦女不用擔憂孩子是否長得像自己、或者應否告知其身世等;反過來說,如果我倆需要接受的是捐贈精子而不是捐贈卵子,丈夫認為他作為男性也不一定能夠接受。我倆都是重理性的人,經研究後認為可以接受輔助生育科技;皆因十月懷胎的是我,我也有份。在選擇捐贈者時,丈夫亦很尊重我的決定。」

阿玲表示香港的同路人很少,反而台灣人對借卵產子比較有同理心;因此她認為若情況許可,香港婦女可考慮台灣的療程。她亦會閱讀台灣同路人的網上文章,以替自己打打氣。

年過45才透過借卵生子,她從沒後悔借卵;只是年紀大了,養育孩子的確倍感吃力,實為一大歷練。20多歲的新手媽媽可能還比較自我、不會為孩子考慮太多;她到了這個年紀則會特別謹慎、壓力也較大。而且夫婦習慣了二人世界,現在有了孩子,時間分配上要重新適應,孩子無論睡覺還是作息都成為媽媽的焦點。之前只想到有孩子的開心情況,沒料到養育子女原來辛苦至此,只能期望丈夫可以更為體貼。雖然如此,她覺得自己現在的知識與表達能力較年青時有所長進,對育兒有幫助。

經歷起起跌跌,阿玲表示她最在最困難的時候,藉著聖經和詩歌得到安慰。曾經滄海,她對年青夫婦又有甚麼建議?「要及早計劃,不要單純地以為輔助生育科技可以解決問題;其實過程絕不容易。夫婦若因生育問題遇到壓力,需要互相支持、並尋求親人體諒。如果只由一人承擔,那無論在生理還是心靈上,都難以負荷。」

專家分析:借卵產子的心理掙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輔導主任陳凱欣說,有婦女在借卵生子之後,才發現自己難以接受孩子長得不像自己的事實。何君健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社會工作學碩士課程總監、兼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輔導主任陳凱欣博士:

「借卵生子的婦女需要接受,孩子與自己失去基因上的關係(有genetic disconnection)。雖然如此,這不代表彼此不可以建立感情聯繫。正如夫婦本身並沒有血緣關係,也能相愛;借卵夫婦需要調較觀念、接受自己不育,並且將完整家庭重新定義,以愛維繫家庭關係。

雖然如此,的確有婦女在借卵生子之後,才發現自己難以接受孩子長得不像自己的事實;每次有親友說孩子長得像誰,婦女都會覺得別人再次提醒自己,孩子沒有自己的遺傳;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另外,是否向孩子告知他的身分,也是夫婦需要考慮的一環。外國一般認為夫婦應該向孩子坦白,以免孩子於意外情況 (譬如因病需要接受骨髓移植及捐贈) 下發現真相、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究竟應該考慮兒童福祉還是父母私隱,是一個重要課題。

因此,借卵前應該先接受輔導。輔導員不可以輕視可能出現的問題,譬如將借卵生子淡化為『平凡不過的器官捐贈』之類。

香港沒有守則訂明夫婦是否需要告知孩子自己的出處。孩子成年後可以查冊,但只能查考自己是否由捐贈者衍生,捐贈者則保持匿名。另外,香港規定每個捐贈人只可衍生三個活產的嬰兒。然而在全球化趨勢下,仍然難以完全控制 (巧遇「兄弟姊妹」的機會)。育兒方面,雖然高齡夫婦養育稚齡子女有其艱辛之處,然而他們如能成功生育,通常比年輕夫婦來得更為興奮,讓開心感覺蓋過育兒之艱難。高齡夫婦亦有較高能力做好準備,不少人為子女做好教育、儲蓄甚至擴括社交圈子等計劃,那麼即使日後父母離開世界,子女亦得到保障。」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人工生殖科技成功率僅一成多 專家:有人失敗近30次身心受創

眾新聞報道阿玲的個案(化名),她經歷多次人工受孕失敗之後,借用年輕婦女的卵子與丈夫的精子結合,再嘗試用自己的子宮來生育成功,但過程極之不容易。高齡婦女希望生育,卻很可能遇上生理、心理以及制度的諸多阻礙,與娛樂版及坊間極度樂觀的資訊出現落差。以下是高齡生育及人工受孕的相關數據。

利用科技 成功率僅一成多

2016年香港體外受精(IVF,俗稱試管嬰兒)的持續妊娠率平均(不計年齡)僅為14.3%,36歲後隨即急降,41至45歲僅為5.7%。(持續妊娠率指呈報時錄得胎兒心臟活動,於治療後三個月內呈報;持續妊娠率為持續妊娠個案宗數/治療週期數目 x 100%):


2016年香港夫精人工授精­­ — 子宮內授精 (AIH-IUI)的持續妊娠率平均(不計年齡)僅為11.5%,36歲後隨即急降,41至45歲僅為6.6%,46歲至50歲為零: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借卵產子或早年雪卵 成功率較高

胚胎移植(ET)可分為移植新鮮胚胎與冷藏胚胎,後者指凍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T, FET),即先將胚胎冷凍,通過嚴格精細的冷凍程序將胚胎降溫冷凍保存於零下196℃的液氮中,等待需要生育時將冷凍胚胎復甦解凍、再移植至母體。香港法例規定,冷凍及儲存自用胚胎的期限最高為10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表示,如果高齡婦女現在用自己的新鮮卵子(自然或人工)受孕失敗,但她較為年輕時已將自己的卵子冷凍(凍融卵母細胞(Frozen oocytes)、俗稱雪卵)及儲存以供個人日後進行體外受精時使用,那麼現在如將卵子解凍再進行體外受精,她的累積成功機會便會比從來沒有於早年雪卵的情況為高。

香港規定,卵子(卵母細胞)的最長儲存期限為直至婦女年滿55歲或10年為止,兩者以較遲者為準;雖然55歲的期限原是為因醫學理由、如需接受化療、放射治療及外科手術等婦女而設,然而吳鴻裕表示,過往仍有一般婦女獲准以此為儲存卵子的期限。

吳鴻裕稱,高齡婦女若接受年輕婦女捐贈者所捐贈者的卵子、然後借卵產子,可提高成功機會。

從香港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2016年的數據可見,本港持續妊娠率較高的體外受精均牽涉凍融,如使用凍融卵母細胞的細胞漿內精子注入法加體外受精。另外以下4種科技中,成功率較高的個案都與捐贈有關:


專家分析:科技不能抵銷年齡的影響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

「無論以自然還是人工方法,婦女年齡對她生育的嚴重負面影響都是一致的。婦女卵子數目與質素隨年齡而降低,科技並不能抵銷年齡造成的影響。

以自然方法來說,30歲婦女嘗試一年,九成會會懷孕;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越試得久越難成功。若35歲嘗試半年還未懷孕,已經應該接受檢查與治療。

以體外受精(IVF,俗稱試管嬰兒)而言,30歲的婦女嘗試接受一次體外受精,可能有四成機會將嬰兒活產。到了35歲,活產率可能只有兩成;40歲跌至一成,45歲後機會更少至難以用數據表達。

2015年香港體外受孕(IVF)的持續懷孕率為15.9%,其中最高為21至25歲的組別(22.2%),36至40歲成功率僅為17.4%,40至45歲跌至5.4%,46歲至50歲僅為0.9%。

同年,香港宮內授精(IUI) 的持續懷孕率為11%,其中最高為21至25歲的組別(22.6%),36至40歲成功率僅為9.4%,40至45歲跌至6%,46歲至50歲僅為0%。」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婦女卵子數目與質素隨年齡而降低,科技並不能抵銷年齡造成的影響。」何君健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生得未必好……生吾倒又如何!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專家分析:有婦女體外受精失敗近30次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社會工作學碩士課程總監、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輔導主任陳凱欣博士:

「有研究顯示,最佳生育年齡為26至27歲左右,35歲以後生育能力急劇下降。然而按照現時的初婚年齡和首次生育年齡,一般夫婦發現生育問題時往往已經近35歲,如果自然生育已經覺得困難,那何況是人工受孕呢?

為了生育,有女性竟然連續接受體外受精(俗稱試管嬰兒)29次。有人連續20年不斷進行人工受孕,亦有人已耗費100萬元仍然鍥而不捨,表示除非自己停經,否則將一直嘗試;她們不想停止,因為不知道停止之後如何面對將來。如果本身執著地認為有孩子才為圓滿家庭,那麼更往往不懂放手。不少人尋訪中西醫,生育難題變成長期、慢性的情況。

情緒過山車

對女性來說,體外受精是一個入侵性醫療程序,牽涉接連打針、手術取卵等,對女性的身心負擔都很大,需要身心靈的支援。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港大婦產科學系在2013至2015年間,進行全港首個縱向研究,跟進151名婦女在經歷體外受精治療失敗後的的焦慮和抑鬱水平,讓她們在得知驗孕結果後(T0)、驗孕一個月後的覆診(T1)、和覆診後三個月(T2)填寫心理測量問卷。研究發現,在得知驗孕療程失敗後,39.1%的婦女有焦慮症狀(焦慮水平8分或以上),屬需要臨床關注的水平。焦慮程度在往後的幾個月仍然持續(T1:34.4%;T2:34.5%)。有18.6%的婦女在驗孕得知療程失敗後有抑鬱症狀(抑鬱水平8 分或以上),抑鬱情況在往後幾個月仍然持續(T1:20.5%;T2:17.9%)。部分婦女在治療失敗後面對心理困擾,若沒有適時的介入,有機會變成長期的心理困擾。


研究顯示婦女最感焦慮的時期,是當胚胎移植到子宮後、等候驗孕結果之前的兩個星期;有婦女甚至外出也要夾著雙腿以為胚胎會掉下來。由於婦女對懷孕抱有很高的期望,懷孕結果卻存在不確定性,婦女在這期間經歷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未能作出適時介入,將有機會發展至較長時間的焦慮或抑鬱情況。

雖然如此,證實受孕失敗、又或者受孕成功後卻流產等均帶來沉重打擊;其實每一個階段都是困難的,十對夫婦有十個故事,每對均走過漫長而艱辛的路程。

輔導與支援服務

因此,兩個學系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共同為接受輔助生育(人工受孕)的婦女設有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小組的支援有助減輕的焦慮與困擾。除定期小組與工作坊外,中心亦推出有自助小冊子及網上程式,即使夫婦因為忙碌而未能出席所有聚會,也可學習身心鍛煉運動、穴位按摩、瑜珈、默想等舒緩方法。外國的研究亦指出,心理教育能有效減低在等待驗孕結果期間的情緒壓力。

事實上於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地,進入生殖科技程序的病人『必須』按照法例接受心理評估及輔導;然而香港的《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只要求生殖科技中心向進入生殖科技程序的人『建議』進行輔導服務,該等中心提供的輔導服務只屬自願性質。

以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為例,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能否舉行只能取決於當時有否研究經費,經費短缺影響服務的延續性。其實,我們認為香港應該效法外國的做法,要求病人『必須』接受輔導。

既然港府關注人口老化與低生育率的問題,而香港又有許多夫婦渴望生育卻遇上生育困難,那政府何不增撥資源幫助解決生育問題?

服務鴻溝 基層難以負擔

醫管局轄下只有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廣華醫院可以進行體外受精,而且只容許40歲以下女性排隊;由於轉介與排隊需時兩、三年,因此真正截龍時間可能提前至38歲。如果女性35歲發現生育有問題,排隊三年後已經38歲,屆時可以進行的體外受精次數亦減少。一位女士最多可以在公院進行三次新鮮周期(fresh cycle)的體外受精,每次約2萬元;如果仍然無所獲,三次之後就要轉往私家求診。由此可見,香港現時的輔助生育夫婦出現服務鴻溝,基層難以負擔,影響生育權利。」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