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土地&住屋 » 【善緣骨灰場也搞地產,齊齊搵新界東北發展著數】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善緣骨灰場也搞地產,齊齊搵新界東北發展著數】

沉靜一排的新界東北計劃(現稱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計劃),隨政府在4月9日和4月13日向村民及區議會介紹「百和路房協可租可買」的計劃,讓村民、鄉事、區議會發立法會再次關注起來。

先不論房協舉措是別有用心定政治拆彈,然而在百和路計劃 (城規編號:A/FSS/254)旁邊,也有另一申請卻靜雞雞地進行改劃,而且申請更加影響該處的蝴蝶山村村民。該申請早在2016年8月4日向城規會入紙(Y/FSS/13),而百和路房協計劃最早在2016件12月放風。

//(報章)位於粉嶺鄰近蓬瀛仙館的蝴蝶山村部分地皮,業主新近向城規會提出申請,由目前的「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4」。文件顯示,涉及地盤面積約38,936方呎,擬以地積比率約6.3倍發展,興建一幢31層高連兩層地庫的住宅大廈,涉及住宅面積約21.2589萬方呎,計劃提供300伙,平均每伙約709方呎。至於零售及飲食樓面約為33,282方呎。申請者為冠誠集團有限公司,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公司董事為孫佩華、鄧國璋。//

土盟因此調查該公司,發現孫佩華為聯合和平宗教 (香港) 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再發現該公司另一董事是歐婉青和「善緣」,而歐婉青更加是Y/FSS/13範圍內部份土地 (例給DD51 LOT3261 RP SA)的公司:長運集團有限公司(LONGWIN HOLDINGS LIMITED)的股東及董事,並且是2009年買入該些土地。

其實,有好多人扮做善事,搞骨灰龕場已算,現在搞埋地產,更加因「百和路房協計劃」而好大機會改劃成功,2009年囤地,2016年申請改劃,剛巧配合東北發長的進程。土盟認為,太多巧合,只會進一步令市民相信香港從來沒有民主規劃及公義的發展。

參考:
http://www1.ozp.tpb.gov.hk/gist/amend/en_tc/Y_FSS_13_TC.pdf
http://www1.ozp.tpb.gov.hk/gist/apply/en_tc/A_FSS_254_TC.pdf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上龕位難110多間紅磡長生店 成10 萬骨灰的「暫託所」
  • 每個人的出生都是被拋擲到世上,而又努力尋求生活自主。這個渴望,由生延至死,香港人對自己的後事,又可否保留自決、確保自己生命殘餘享有尊嚴的對待嗎?骨灰龕位可是老掉牙的土地問題,但亦關乎政府的視磡野、以至傳統信仰與環保新思想間的拉扯角力。
  • 紅磡沒有墳場,但是每到春秋二祭,從萬國殯儀館延展的幾條街,一樣湧現拜祭人潮。一個拿着元寶蠟燭的年輕人,邊走邊驚愕地問:「原來阿公葬喺呢個地方?」他的阿公跟香港近十萬位先人一樣,迄今還未正式上龕位,只能放置在長生店裏有如「格仔舖」的丁點空間。沒有這樣幸運的,就跟數十包陌生骨灰擠在一個大膠箱內。公營龕位供應不足,加上輪候時間長,在此之前,長生店就是先人的靈魂暫託所。

到長生店「拜山」是這麼的一回事——在店舖門口外不過五六呎闊的街上,長生店的職員張開一張摺枱,放上香爐生果。職員再按照家屬所提供的名字或過身日期,從店內取出先人的骨灰,讓家屬可以燒香拜祭。其他排隊拜祭的家屬就只能貼着街邊守候,靜默地看着燒衣化寶的煙裊裊上升。「呢個情景,冇理由呀!」人稱棠哥的吳耀棠,是老字號長生店金福壽殯儀第二代繼承人、殯儀商會永遠會長,即使見慣了這種場面,有時也會禁不住這樣想。






金福壽殯儀老闆、殯儀商會永遠會會長吳耀棠。(鍾偉德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一個尋回母親骨灰的女孩

長生店跟殯儀館一樣,可以為客戶全包喪葬禮儀,從選棺材、訂靈堂、火化、上山、挑墓碑等一條龍服務。在香港,大部分死者的殯葬儀式都是由殯儀館以及長生店幫忙辦理,惟中國人認為「陰宅」跟「陽宅」必須分開,因此在找到位置安放之前,家屬一般不願把骨灰接回家,所以殯儀館及長生店才會幫助客人暫存骨灰。

一直以來,先人骨灰都會因各種原因滯留於長生店,不過今昔情況大不一樣。以前公營龕位供應充足,長期奉在長生店的骨灰大約有一百幾十袋。他們多是無親無故的長者,過身後由好心鄰居湊集殮葬費火化遺體,惟最終無人願領骨灰,積壓數十年。


棠哥說:「我從爸爸手上接舖後,見到仲有百幾包咁嘅骨灰,心諗咁唔係辦法,於是喺大陸買個墓地,編好晒號碼,將百幾包骨灰安葬好。」棠哥說一葬好,他的心就安樂了。想不到,約20年後,有個女人找上門口。「原來佢阿媽過身時,佢仲好細,後尾畀親戚帶去台灣。佢一直記掛心中,仲返嚟拎返包骨灰!」棠哥憶述。 那女人尋回骨灰,感動得對着棠哥一直叩頭。一兩年後她還不時買西餅送給棠哥。「我當然叫佢唔好咁做啦,搞到我都唔好意思。」他笑說。



清明前後,紅磡擠滿前往拜祭先人的人潮。 (鍾偉德攝)
一袋袋尚未上位的先人骨灰被放置在大膠箱內。(鍾偉德攝)

龕位不足 全港殮葬商存十萬骨灰

可是,現在卻是另一種景況。「從前遺體火化之後,親屬等三、六個月就上得位。但家陣位唔夠, 擺喺度嘅起碼要擺成兩三年,甚至五年都有。」棠哥說。現在棠哥的店裏少說也有一千幾百包骨灰,據他估計,全港七間殯儀館加上113間長生店,起碼暫時存放了十萬包骨灰。為此近年長生店增添了一項「月租骨灰位」的服務。「我哋有兩種選擇。一種係VIP位,大概有200個,一格放一個骨灰盅,收大概十蚊一日。另一種就免費,放喺一個大膠盒裏面,一箱放四五十包,你要來拜我哋再搵番包骨灰拎畀你。」

安撫店內亡魂 「燒衣要加倍」

在格仔櫃的骨灰位也算企理乾淨,但在那種日本城可買到的大膠箱裏、跟數十個「陌生人」共處一箱的骨灰會否「漏灰」又可曾「撈亂骨頭」?吳耀棠說一包包骨灰獨立袋包起,而且寫上先人名字,不會混淆。不過現在「住」在店裏的先人較以往多了十倍,拜祭儀式也更繁重。「以前初二、十六『做禡』,燒少少金銀衣紙。家吓多咗咁多『老友記』,每次要燒一大包。」棠哥說。有否試過燒不夠,發生靈異事?棠哥只神秘地說:「呢啲唔講啦。總之,人神一樣要用錢。」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在香港,大部分死者的殯葬儀式也由這113間殮葬商處理,所以誰可以立刻「上位」,誰還得苦苦等候,數數店裏的骨灰便能夠一清二楚。「我一早同政府講,將來廿年都解決唔到紅磡區呢個問題。」棠哥說。



永褔殯儀第三代老闆羅偉立。 (鍾偉德攝)

政府在2010年推動「地區為本的骨灰安置所發展計劃」,在18區選了24個地點興建骨灰龕位,但至今只有2個項目完成。從食衞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8年位於黃泥涌的項目將會落成,並提供855個龕位;2019年完成的屯門曾咀、和合石第一期項目亦將分別提供160,000及44,000個龕位。可見這幾年就是公營龕位的真空期,幾乎零供應。「之前抽唔中嘅人又等下年,但一年又有幾萬人加入一齊等,大家又打晒交咁。」棠哥無奈地說。因為食環署採取電腦抽籤的方式配售骨灰位,即使等候了幾年,每次抽籤也只能講彩數。同樣經營長生店、永福殯儀第三代後人羅偉立亦表示,每天店裏會加入約八位先人的骨灰,但只得一位先人的骨灰會被拿走,長遠計積存的只會愈來愈多。


記者跟假日前往長生店拜祭的家屬談過,他們大多稱已等候公營或華永會的骨灰位一兩年,對上位無期感到憂心。「我哋排緊,拎到個number,但聽講起碼要排四五年。乜都唔知,等佢消息。」也有人表示在長生店拜祭始終不方便,因要「book」期,又麻煩職員幫忙取骨灰,有的則表示「在街燒始終唔好」。有個來拜祭亡夫的婆婆說:「我同仔女講,不如買個(私營骨灰龕位)囉!」在旁的女兒立即說:「私人位成十幾萬,好貴呀!」婆婆聽着,沉默不語。在無新位供應的情況下,等待已安置骨灰遷走,似乎同樣遙遙無期。食環署資料顯示,去年申請輪候重用龕位共有24,280人,平均輪候時間為42個月,但去年獲配售重用龕位僅得271個。

羅偉立表示,現在先人排龕位就如生人上樓,有錢的花數十萬就買私樓(私營龕位),火化後可以立刻上位,想經濟的就等公屋(公營龕位),但動輒等三數年,還有可排居屋 (指法定機構華人永遠墳場),比公營貴一點,但現在同樣暫未有新龕位供應。有人或因此光顧非法藏在道堂或花店裏的「骨灰月租酒店」。只是據棠哥所講,這些地方有的環境惡劣、有的被發現非法後,負責人「走佬」,家屬更一度無法尋回骨灰。


金福壽殯儀內的先人骨灰「VIP位」。 (鍾偉德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政府龕位政策欠長遠目光

「點解會搞到咁嘅地步呢……以前人哋東華三院都有義莊,畀人賣豬仔嘅人都有位下葬。即使十幾年前,都冇咁多人買私營龕位,政府仲有大把位,加埋華人永遠墳場、天主教基督墳場……但忽然間就失衡,唔夠位。」棠哥說。審計署報告顯示,2006年開始,香港骨灰龕位出現求過於供的情況。吳耀棠認為,政府應成立殯葬事務委員會,估算人口增長及長遠殯葬設施需求,不應只見招拆招,見龕位不夠才再覓地建骨灰安置所。

「起到邊區嗰區就反對!民選議員為咗選票,當然帶頭反對啦。但與其咁樣篤一個地方,點解唔畀區議會主席同居民自己選一個地方,傾邊度起?」棠哥又計數,若每區提供5萬個位,18區便能提供90多萬龕位,一共為超過一百萬人提供生命最後的安身之所。而且,「區區有龕位」也能夠大大減輕掃墓時節對地區造成的交通壓力。羅偉立則認為推廣綠色殯葬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土地得咁多,骨灰一年年的增加,倒不如及早教育小朋友,改變殯葬觀念。」食衞局發言人指,政府一直致力增加公營龕位的供應,地區為本的骨灰安置所發展計劃所覓得的24幅用地,至今已有14個項目獲得相關區議會的支持,合共可提供約59萬個新龕位,約為規劃的新龕位總數的三分之二。

雖然在這行從事40多年,早已看透生生死死,但棠哥想起骨灰龕位的問題時,還會慍怒:「一個人嘅生命,點都叫做對社會有過貢獻呀,點解會死後仲要同政府畀錢買位,仲要想有個安息嘅地方都冇?」對着久久未能上位而感徬徨的家屬,棠哥也只能說,這裏除了初一二三之外年中無休,歡迎家屬隨時前來拜祭。「隨時過來,同先人嘅聯絡咁就唔會斷。」他說。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