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教兒育女 » 《親子》迷惘年代20/30/40:寫給孩子與家長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親子》迷惘年代20/30/40:寫給孩子與家長
父母與孩子有各自的迷惘,對未來的不確定,讓關係陷入惡化僵局。(電影《大象》劇照)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那是一個炙熱艷陽灑落的夏日午間,我正在房裡準備火速梳妝打扮出門,廣播裡傳來了主持人張曼娟與台灣知名獨立雜誌《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的對談,內容是當期雜誌主題「到海邊 任性過生活」,對於時常必須接招尋求職涯與人生發展方向相關諮詢的我,不由得放慢整裝速度、把耳朵打開,去聽聽她們怎麼看待這個話題。

不同於我們一般常聽到的藝術家、獨立樂手、已成功的轉型藝文自由工作者對於自身成功經驗的美妙誘人描述,金融本業出身的劉冠吟,對於「過任性的人生」加入了現實生活面的觀察與考量。

雜誌採訪了數位在30至40歲之間,毅然離開都市生活的樂團主唱與藝術家,「迷惘」,是大家共有引發出走的理由,但毅然出走後所要面對的經濟需求,也是大夥兒正在辛苦面對的現實狀況。

不僅是《小日子》的專題採訪,日本媒體也不時播出,關於東京白領階級「茫然」工作後,有天突然決定搬到鄉下自給自足、閒雲野鶴、甚至自行用發電機過活的報導。此類報導,著實呼應了我在面對尋找職涯方向個案族群治療時看見的掙扎:從青少年到出來工作數年、從孩子到家長,無論他們是學業成績優異、亦或是一直以來都遊走於一般社會認知的邊緣工作者,共同對於未來的特徵是「迷惘」;不只孩子迷惘了,家長往往也因力不從心去協助孩子,而在情緒上出現從一開始憤怒、不明白轉而無力與挫敗,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因此緊張了起來。而孩子不僅對於自已感到懷疑、甚至對父母充滿愧疚感。迷惘,讓人看不見未來,也常讓親子關係陷入惡化的僵局。

父母與孩子各自擁有的迷惘,讓親子關係陷入惡化僵局。(電影《熱淚傷痕》劇照)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無法被言說的迷惘

迷惘,是一種你彷彿已在歷程中進行到某一地步,同時困惑、不明白為何身處此地、也摸不著、看不見之後走向何方的困頓狀態。其中微妙之處、也是大多數人不大容易看見的,便是那「已進行中的歷程」。換言之,當我們把生命視為在受時間界定下的線性存在時,迷惘不會發生在起點,而是發生在中途、甚至是在前述這些轉換生活與工作型態例子中、我們一般所以為的終點。

歷程的本身是一種已發生的選擇,或許你不同意(特別是許多年輕小孩會告訴我,這是「父母、或社會上其他人都覺得應該這樣走」),但當我們揭開內在心理狀態的神秘面紗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選擇不僅受到意識的影響,更多的時候,潛意識更是深深地主導走進選擇中;有趣但遺憾的是,潛意識著實難以被覺察。

我們可以就上述的迷惘歷程舉個例子。相信許多人(尤其是華人、多數亞洲人或亞裔),對於比方在一開始提及的東京白領上班族,茫然後搬至鄉下生活的決定感到荒唐;這些看似人生勝利組、丟下有著大好升遷與退休制度的工作白白不要,跑去吃苦?

可能的理解不外乎「可能壓力太大了」、「可能身體出了狀況必須靜養」、「大概是鄉下的小開吧?」等,意味著放棄看似人生勝利組的生活,大抵是因為「不得不」的決定,或是他本來就有豐厚的背景,而不需太努力。

迷惘常常不是發生在起點。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人,可能會不知為何而忙而產生迷惘。(Getty Images)

如果我告訴你,對方只是因為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忙碌、然後不知為何而忙,做著對自己而言很無謂、唯一的價值就是在極度競爭的社會裡存活下來,於是內在起了極大的變化與衝突;在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該做什麼的情況下,憤而投入了一個看似很簡單、人人都想得出來的簡單生活「過下去就好」的狀況,大概絕大多數讀者,可能想直接把他臭罵一頓「不懂得珍惜」、說出「你不要我都想要了」之類的話。我希望你在看完整篇文章以後,緩慢而深長幾個呼吸,再想想是否真的想要這樣的工作與生活。

基本上,東京是個極度競爭的環境,年輕人從求學時代,幾乎無不是朝著努力奮鬥、朝著大型企業拚命,所以白領上班族的身分,絕不是偶然發生,而是在一連串競爭、淘汰與擠破頭的窄路上累積而成的。這便是我提及的歷程道路,而用功念書、增加己身競爭力,以便在大學選秀階段被相中,甚至進了公司後與前輩學習、力拚工作表現,都是不斷在選擇這個歷程的表現。看似順遂的過程一步步造就了身分,迷惘,便發生在這個道途中,於是放棄、於是轉換。

這一步步不是辛苦打下的基石嗎?這樣的辛苦若是不情願,又何必開始?莫非大家當初在選擇進入時,絲毫未曾仔細思量?是,也不是。

孩子與父母共享的恐懼

佛洛伊德將人類心智運作譬喻為冰山,水面以上清晰可見的,為個體在當下可覺察、控制的意識範圍;而潛意識則處於整個水面以下、深不見底的巨大區塊,難以被察覺與覺知,亦為個體重大情緒經驗所埋藏之處。

在清楚的意識狀態下,為自己選擇一條後面大半輩子生活無虞的道路,絕對是合乎邏輯的決定;但誘發我們討論的,其實更多的是那些已順利處於競賽場上,卻又棄賽的實力派選手,他們當初在起點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以至於要走這一遭?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因為看來這樣的棄賽,似乎充分表達了他們對於現狀有所不滿、與內在渴求有所衝突。或者他們在當初參賽時,對於場上會發生的狀況並不清楚,但我相信有更大比例的因素,在於一開始於起點時,他們並不真的想要參賽,卻又受了干擾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了參賽的舉動。




要青少年回答未來想做什麼,本身就是個困難且弔詭的問題。(Getty Images)

你是否常聽到父母說「你不想念書的話,那你想要做什麼?」,對於青少年或成人前期者而言,這問題的本身,就是個極度弔詭且難以回答的問題。

未曾有足夠豐富的經驗與探索,要如何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於是身為孩子的你,彷彿就處在一個弱勢理虧的立場,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有主見者若還真給了一個回應,那便必須處理下一個更致命的問題「如果做了這個,以後真的會有所出路?」、「你要不要再想想?」、「這可能滿辛苦的,要不要選條穩定的路?」

所以你也開始對於自己主動性的決定產生質疑,因為身為孩子的你,再怎麼樣生命經驗都難以多過於父母,所以你不知道未來的樣貌。同時,覺得多活了幾十年的父母可能知道,或是隨著社會風氣逐流,大概是一張安全牌。

父母阻擋孩子的決定並非為必然,但是我相信所有父母最在意的,就是日後孩子是否生活穩定,而你,難道不在意嗎?你肯定在意的呀!所以父母對於具體生活層面的在意,實為生存焦慮,充滿了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而缺乏生命經驗的你,也因為「不知道」,同樣感受到了彷彿走自己都不確定的一條路會發生不幸的恐懼。

所以即便你願意負起責任嘗試走走看,這條路必定都充滿了忐忑與拉扯,這也是多數人在面臨起點時所遭遇的狀況,在為了避凶(也就是恐懼)的前提下、而非清楚並真心喜愛後續安心且穩定的選擇,開始參賽。

而當賽事趨近白熱化,出現種種困頓時,放棄原先就不知為何而戰的選擇,也就跟著變得可能。生存的恐懼,藏在深不可測的潛意識中,偷偷摸摸地爬出來介入你的選擇,而你與父母,一同共享著這恐懼。




父母與孩子,一同共享著對未來的恐懼。(電影《大象》劇照)

不簡單的人生,不怕

人生,從來就不簡單。如果潛意識總是如此鬼鬼祟祟出沒,而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心生恐懼,是否就註定了迷惘的必然?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我無法告訴你要打保守牌或走險棋才是對的,然而,我想鼓勵你於起點前,花些時間勇敢的去探索,直覺或許會幫助你找到初步適合你的方向,經驗的累積會讓你去評估能力與方向的適配性,生命之河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這些探索絕對值得你停下腳步,然後,往前走。

阻礙與困難勢必伴隨著探索過程出現,身為父母的家長們,你們過去珍貴的經驗,是協助孩子去克服阻礙的助力,不論是情緒或具體層面的經驗。這是一條不斷變動的道路,或許你們也感到無所適從,但請不要忘了,當孩子有你們陪伴同行時,這是一張極為溫柔巨大的支持網,你們一同感到不安與害怕,但也一同面對,伴隨而來的力量遠超乎你們想像。參與而不出手介入孩子的賽事,靜靜地觀看,那是讓孩子免於受到更多不必要干擾的最佳方式,於是他可以更加心安自由地尋找。

你在,孩子不怕;孩子不怕,你不怕。無論你是20歲、30歲、還是40歲,願你們的共感,能帶領彼此前行而不再迷惘。(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