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同理心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含上傳圖片/文件之留言 只顯示含上傳圖片/文件之留言

同理心
這是智障人士院舍中,由社工到院長都欠缺的東西。
什麼是同理心?為什麼它和同情心那麼不同?
美國知名學者,《脆弱的力量》一書的作者 Brené Brown 在一個演講中有如下的解釋:(大意)
同理心激發連結,同情心促使失去連結。
Teresa Wiseman是名護理學者,她提出四種同理心的特性:
1)接受觀點(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或是認同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
2)不加評論(這不容易,當你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喜歡評論他人時)
3)看出他人的情緒
4)接著嘗試與他交流
同理心是與人一起感受。對我而言,我總是把同理心想成這種神聖的空間,當某人好像在一個深洞裡,而他們從底部大叫,他們說:『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受不了了。』我們看到後說:『嘿』,然後爬下去說:『我知道在這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
同情心是:『哇!真糟糕啊,對吧?現在,你想要個三明治嗎?』(只是在洞口看著,說一些同情說話。)
同理心是種選擇。那是種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選擇,因為為了要能與你連結,我必須連結到我自己心裡能了解那感受的東西。
一個同理心的回應極少(如果真的有的話)以『至少...』來開頭。我們總是在做這事,當某人剛與我們分享一些極為痛苦的事,我們試著要擠出一線希望,所以當人說:『我流產了。』我們就說:『至少妳知道妳能懷孕。』當人說:『我覺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我們就說:『至少妳有段婚姻。』當人說:『我的兒子要被學校退學了。」我們就說:『至少他是個優等學生。』(都是無用的同情說話。)
每當我們遇到這些讓人難過的事情時,我們都企圖做些什麼,讓事情感覺好轉一點;但當我和你分享一件非常難過的事情時,我寧願你告訴我,雖然我不知道現在該說些什麼,但我很謝謝你願意跟我說這些;因為事實是:
回應很少會讓事情好轉,而真正能使事情好轉的是連結。
動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k6f-4QprM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抱歉! 你無權閱覽或下載此留言的上傳圖片或文件。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