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環保 » 三色桶究竟有幾多去回收?幾多去堆填?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三色桶究竟有幾多去回收?幾多去堆填?
  • 公共三色回收桶曾經歷一段「堆填區」時期。三年前的承辦商「安記」被傳媒揭發將回收物料當垃圾棄置,食環署隨後在2014年轉了承辦商,交由上市集團「碧瑤」屬下公司接手。《香港01》到碧瑤粉嶺工場查詢回收物料下落,碧瑤說當中約六成能落實回收,但也有四成,因為太污糟或者根本不可回收而要棄置。碧瑤說回收價格一年比一年低,尤其是廢膠,他們有時候都積壓不少。
  • 記者又向回收業界發問卷,共31個回收商回覆,當中有六成人說回收得來的「廢膠」根本賣不出,其中有5個承認要當垃圾處理。

碧瑤說三色桶的「回收率」達六成,其餘四成太污糟或不能回收,要當垃圾丟棄。(林若勤攝)

港、九、新界約2800個公共三色桶,食環署2014年全批予「碧瑤廢物管理及回收公司」回收,兩年合約共 2100 萬元、即每月收 90 萬元,較上一任承辦商「安記」收 53 萬元貴七成,但相信回收率更高。碧瑤主席吳永康說, 全港三色桶平均每日共收到4噸回收物料,由車隊送到三萬幾呎的粉嶺回收中心分揀:「坦白說,其實有很多垃圾,甚麼也有,你想像不到。4噸裏面有1.5噸是垃圾是不能回收。」


回收物料送到粉嶺回收場後,運至輸送帶上由工人分揀。乾淨的,可回收的,便打包轉售予下游回收商。(江智騫攝)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但無奈不少巿民當回收箱是垃圾桶。碧瑤說所有回收得來的物料在工場內送上輸送帶,由工人人手撿起可回收的膠、紙、金屬等。平均每天可分揀到1.5噸膠、1噸紙,而本身較值錢的鋁罐金屬數量輕微。 其餘四成,即1.5噸唯有當垃圾丟掉,吳永康無奈說:「那些是垃圾。可能是蕉皮、網球、傘、拖鞋,真的無辦法回收,是姐姐(分揀工人)比較慘。坦白說,這份也是厭惡性工作,請人也不容易。」


工人會檢起膠樽,膠袋、紙等等,分開再處理。輸送帶上有不少垃圾甚至廚餘,傳出陣陣臭味。(江智騫攝)
記者在輸送帶上找到蕉皮、傘,網球和不知名飲料,可見分揀工作困難,更有衛生問題。(江智騫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廢物是寶物。可惜香港是缺乏真正的回收商(破碎拉粒再造),所有回收物料也是倚賴出口,如果外面的價錢低就很難做。這是困局。

碧瑤主席吳永康


吳永康說碧瑤投資了六百萬成立回收工場,共有18名工人,但回收價格不斷下降,而業主照舊每兩年加租約兩成五。(江智騫攝)

雖然碧瑤請人分揀回收物料,但每日分出來的1.5噸膠有時也「前無去路」。吳永康說兩年前,一公斤膠還值八毫至一元,現在低至一毫子,甚至有時候要免費送予下游回收商。訪問當天,回收場便積壓了一星期的膠,仍未有出路。他說:「廢物是寶物。可惜香港是缺乏真正的回收商(破碎拉粒再造),所有回收物料也是倚賴出口。」

香港絕大部分回收商,其實也是物流、分揀或打包商,而真正將膠破碎,拉粒,成為可重用的物料,這些工序和廠房在香港少之又少,變相出口一有阻滯,香港回收巿場就雪上加霜。吳永康說:「如果外面的價錢低就很難做。這是困局。」

環保署推出10億回收基金,又能否打破困局?


共31名回收商填寫問卷,當中超過一半說回收物料賣不出,要積壓甚至當垃圾棄置。(林若勤攝)

逾半回收商積壓回收物料

對於回收困局,《香港01》4月請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代為派發問券,共收集了31份,以了解業界的情況。31個回收商,有回收廢膠、紙或金屬,各式其式,當中有19個說回收物料積壓,無辦法賣出。大部分人留起,但有5人承認要當垃圾棄置堆填區, 包括回收商陳小姐。她說體積較小的廢料賣不出都會存放多幾個月,「搏一搏」過一段時間看有沒有人收,但膠太便宜太大件:「不會存放,只能當垃圾扔。」

總會會長劉耀成亦解釋,所有回收物料也跌價,除了膠,金屬例如「鐵」,二年前二千元一噸,現在大減一半,一千元左右。「紙」,亦由每噸千四至千五元噸,減至現時的一千至千二元。



31名回收商在問卷上寫下不少經營困難,撮要如下:


  • 無錢賺,入不敷支,請不到人,業主加租
  • 利潤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高
  • 前景不明朗
  • 隨時頂不住要倒閉
  • 「維唔到皮」,不夠人工
  • 如政府不協助解決問題,會有結業的可能
  • 場租成本是最大的壓力
  • 人手資源,工資及租金昂貴
  • 買入賣出(價)差得近
  • 勞工保險太貴,甚至買不到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6-06-09 09:29:59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0億回收基金 催生香港首個黑膠袋破碎再造項目
  • 「日日蝕住做」,「收一車,蝕一車」,「唔知可以捱幾耐」這些心聲,是記者過去數月訪問回收商時聽到最多。
  • 為打救正在走下坡的回收業,政府去年推出「10億回收基金」,首階段獲資助名單4月底公布,港府共批出逾2700萬元,佔總額不足百分之三,有29個項目成功獲批,包括本地首項黑色垃圾膠袋再生計劃,為廢膠袋帶來新出路;亦有過半數項目與膠樽回收有關,預計可令香港一年內增加超過225噸廢膠的回收量;而獲資助金額最多的職安局,擬斥1400萬元舉辦認證計劃,令回收商更容易更便宜買保險。


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十億元回收基金」,第一期名單終於出爐。首輪94宗申請,當中29個項目成功獲批,涉款2707.5萬元,佔整項基金2.7%。獲批項目包括廢電器回收計劃,煮食油收集計劃、以及廢膠袋再生。

240萬首項廢膠袋回收再造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的回收公司, 獲批全港首個黑色垃圾膠袋回收再造項目。劉耀成指:「其實本港有公司做膠袋再生項目,但只限較乾淨和透明的膠袋。黑膠袋再造成本高,因為黑色出路少,價值低,現時都未有公司願意做。」劉耀成坦言,有回收基金資助,才有意欲做這「蝕本生意」,因為由乾淨膠袋製成的透明膠粒,每噸可賣6000元,而由黑色垃圾膠袋製成的膠粒,就只有3000元一噸,足足平了一半。


劉耀成指準備購買的機器大約二百萬,所費不菲。(受訪者提供)

處理工序繁複,是另一個令黑膠袋至今未被回收再造的原因。劉耀成指,黑膠袋有雜質和污染,比處理透明膠袋要額外經過破碎、清洗、沉澱、分隔、「揸水」等程序,成本自然較高。他說以上工序也要購買機器,估計二百幾萬, 再加上買車運輸、改建回收場、平整地台等等又要二百幾萬,即整個項目預計四百幾萬,回收基金以一對一資助,即撥款240萬。


劉耀成說自己本身做廢紙回收,每日也收到很多黑垃圾膠袋,希望能將它們破碎回收,不用再丟至堆填區。(陳焯輝攝)
盛載廢紙到回收公司的黑色垃圾膠袋,堆積如一座大山。(受訪者提供)

劉耀成指他本身經營廢紙回收,和其他同業一樣,每日都會接收大量盛載廢紙的黑色垃圾膠袋,現時只有送到堆填區,十分浪費。他現計劃購買機器把這些膠袋再造成新膠粒出口,徹底落實回收。項目預計於今年9月投產,每日可以處理5噸廢黑色膠袋。

除了廢膠袋重生,環保署5月公布了29個獲批項目中的24個計劃資料,詳見下表:


部分獲批項目簡表如下:

企業資助計劃:

資助企業提升效率,以1對1形式發放
數量(項)金額(萬)
收集及處理廢食油 、油罐 3229
膠樽回收15136.5
廢膠袋再生1240
廢金屬及廢紙回收1270
家居電器回收110
其他112

行業支援計劃:

資助非牟利機構提升業界運作水平,全數資助項目

職安局:定職安水平,辨培訓及認證11400
品質保證局:回收廚餘、食油、輪胎等的作業守則1220
浸會大學:回收玻璃、廢紙、塑膠、金屬的作業守則1190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5個膠樽回收計劃帶來225噸回收量

29個獲資助項目中,有15個也是「社區廢膠樽回收」,各獲批9.1萬元。到底這些公帑回收商要怎樣運用?政府沒「限死」,例如申請人可聘請額外員工,或添置新設備等,只要在9個月內,回收15噸膠樽,即可符合撥款要求。以數字推算,15個項目可為香港帶來225噸的廢膠回收量。

綜合環保署及獲批申請者提供的資料,款項可用作:


  • 購買額外設備:如手套、鐵籠、推車、貨車
  • 印製宣傳單張:推廣回收項目
  • 額外聘請員工
  • 消耗品開支
  • 交通開支

陳先生是其中一個獲得回收基金資助的回收商,他對經營前景未感樂觀。(鍾偉德攝)在將軍澳開回收鋪頭的陳先生,成功申請9.1萬「社區廢膠樽回收」計劃。他說因為這筆資助才重新開始回收廢膠:「我3年前停止收膠,那時候跌至一公斤5毫子,日日蝕住做。」他說計劃要達到15噸回收目標,因此需添置鐵籠、推車等設施,他認同回收基金可鼓勵業界逐步重新回收膠樽,免送去堆填區。

職安局推投保優惠 業界:吸引力不大

與上述的企業支援計劃不同,行業支援計劃接受非牟利團體申請,並全數資助相關項目。回收基金首輪資助項目中,共有3個項目獲批,得到最多金額資助的是職業安全健康局,達1400萬元,項目旨在提升回收再造業的職安健水平,為期3年。 回收商參加計劃獲得認證後,當他們在聯保局購買保險時,可獲八折保費優惠。計劃簡介如下:



  • 1.提供免費培訓予管理人員、前線員工、機器操作員等
  • 2.顧問服務:視察及教導如何整理工作場所
  • 3.資助購買防護裝備:手套、鞋、防護罩等

小本經營的回收商,工作場所都較狹小,不小心使用推車、鐵籠、壓紙機等都易生意外,所以一直很難買保險。(鍾偉德攝)

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郭振華認為,計劃有助減低回收業經營成本,也可吸引人入行。他解釋:「現時不少回收商屬小本經營,店主缺乏職業安全知識,或沒有指引給予員工,而回收業很容易發生意外,例如搬運時撞到受傷。早年業界發生幾宗工業意外,令保費急升,有保險公司甚至不受回收商投保。相關計劃可提升前線人員的安全意識,又可讓回收商以較平的價錢買保險,對回收商和工人都有利。」

不過,有業界認為計劃的吸引力不大。經營8年回收生意的徐先生直言,「即使免費上堂,也要有時間,自己或派員工去上堂,就少了一個人工作;還要視乎計劃會否很麻煩,要經常交報告才有優惠,要求太多又沒有平很多,就不會考慮了。」


回收業界亦有不少聲音說,效法外國直接補貼每公斤回收物料價格最有效,希望回收基金考慮。(江智騫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我覺得好多都去左堆填,有一次我搬屋搵搬運公司,有好多野都回收吾到本帖最後由 mc2017 於 2018-11-01 11:45:45 編輯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