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社會保障&關愛基金 » 無家可歸的社工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由啟德瞓到赤鱲角的奇人

這天,我們跟阿黎重返一號客運大樓,人們不是推著行李箱隨處走,就是坐在長椅休息。能看得出哪個是住客嗎?阿黎笑說:「日頭他們各散東西,夜晚才會在這裡。」阿黎當時的圈子大概有十至二十個住客。他說:「每個機場住客都有一個故事。」

他認識的人當中,有兩個早在啟德時期已在機場留宿——一個是加拿大籍華人,另一個則是美國籍華人,我們就稱他們為「加拿大阿伯」及「美國仔」。加拿大阿伯已踏入80歲高齡,親戚都在國外。他每年會回去辦一次簽證,然後再返到香港機場。兒女親戚在加拿大工作,留下伯伯一人在家。人在異地,文化語言不通,即使有親人也敵不過陌生感,於是就回來香港生活。「他話在香港有親切感,瞓機場又冇乜所謂,不用租金,啟德搬的時候,他就一齊搬過來。」

美國仔跟阿黎差不多大,年青時去了美國讀書,後來在當地開的士,又做過銀行服務生,阿黎猜想美國仔後來生活遇上問題,就回到機場住了。美國仔的親戚子女散落在上海、台灣不同地方,何處是根彷彿已不重要。三人半生在外,竟然輾轉漂流到機場相遇,每晚一起吃飯談天,或是到海灘游水釣魚,教阿黎尋回到年少時的活力。「我們會一齊去大長沙游水捉螺、沙白吃,在沙灘上搭個火慢慢燒,多好食多鮮甜。」阿黎滿足之情不言而喻。


可是,生活離不開金錢,總不能每晚捉魚吃吧?阿黎頓時挺直腰板說道:「那麼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錢銀來往,他們瞓機場,也不是因為缺錢。」阿黎聽聞,加拿大阿伯每月有六七千元生活費,美國仔也有積蓄,有時會到酒店食上百元的早餐。他笑說:「自己應該是最窮。」當時,曾有外展社工半夜來到機場探訪,說可以幫他們找屋租住,他們大多都耍手拒絕。「『做慣乞兒懶做官』,機場生活自由,不慣對住四面牆,好多都唔願走。」可是,經濟狀況許可卻不離開,這不是霸佔公眾地方嗎?阿黎說加拿大阿伯和美國仔是很極端的例子,他相熟的8個住客當中,除了一個過身,另外有4個也離開了機場。「我們望都望大家走到,不想一世在機場,想有個真正屋企。」

旁人總覺得瞓機場的人游手好閒,為節省租金而霸佔地方,但凡事也有例外——阿黎唯一借過錢給一個年約50多歲的住客,「當時他不是借錢開飯,而是去搭車見工。」阿黎從沒細問他的身世,只知他曾做過機場巴士公司,英文、普通話都十分流利。「現在他在葵涌開公司做大老闆了,找到資金做台灣鮑魚出入口的生意,朋友當中發展最好就是他。」阿黎當時也不大確定他是否借錢去見工,但心想「幫得到就幫」;如今眼看朋友發展順利,阿黎也替他開心。「做人呢,有起有跌,千萬不要睇小人。朋友有困難就盡量幫忙。現在每個月他都會找我飲茶,當年也叫做幫過他嘛。」阿黎開懷地笑著說。


阿黎十多年來於流落街頭、機場,最終能獲派公屋,找到落腳點。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離開機場後 終找到落腳處

別人的故事總是動聽,回看自身經歷,阿黎說現在做人做事,甚麼都化,他只望有張床能瞓個好覺。「為了還債,以前又返正職又返兼職,每日只是瞓幾個鐘;那時我跟自己說『無論有錢冇錢,做到65歲都要停下來』。」兩年前,身體終於發出了警號,提示阿黎是時候休息——他的膝蓋開始退化,醫生說不能再工作。阿黎就打算找個固定地方再申請公屋,剛巧朋友介紹工廈有空置劏房,他決定先入住再作打算;怎料業主於六月發出清拆令被迫遷,幸好社工協助他以「體恤安置」的途徑申請上公屋。

幾經轉折,阿黎打算再度漂泊時,卻意外找到了落腳點。這天他領我們到新居參觀,這裡暫時只有電視機、風扇與數張膠椅,與機場的氣氛相比,明顯較為冷清。會不習慣嗎?「分開來說,這裡(公屋)是我的夢想,至於機場的朋友,美國仔日日都會打俾我傾計,有時間都可以回去睇睇。」

我們坐在空蕩的新屋閒談,阿黎沒甚著力介紹廚房廁所,反倒他不時在窗口旁的空位,比劃著一個長方形,說道:「電器、冷氣可以慢慢來,現時最緊要買張長蓆舖在地上,有得瞓就乜都得了。」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U036 擴1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關注北角露宿者】  
Joey Lee


北角電車總站,是不少龍友的影相地,亦是充滿本土情懷的地方。但此處對上的天橋,一直是「露宿者之家」,情況與昔日深水埗西九龍中心附近的天橋相若。

離遠看雖見到一排排紙皮屋,儼如景點。隨著露宿者不斷聚居,其治安及衛生情況的確令人關注。據知民政署、食環署、和社會褔利署等部門,對此仍未有解決問題的方案,現在情況更變本加勵,我希望政府當局能切實解決這問題。還北角居民一個安寧的環境。


https://www..c./joeyleeml/videos/10210208949086442/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出生富裕名校生成街头露宿者 走进35岁流浪汉生活  singapore

小时候的Ben家境富裕,住有地私宅、读名校、和家人到过美国、欧洲等地旅行。但好景不长,Ben首八年的人生和过去八年的生活产生强烈对比,如今的他无家可归,每天为生活烦忧,把快餐店当每晚的歇脚处。


Ben穿着整齐,一身黑色运动品牌Polo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而身上还有一股很浓的香水味。他说,自己会到商场的香水专柜,趁销售员不注意时就拿香水往身上喷。他开玩笑道:“不错吧,每天都能尝试不同品牌的香水。你也不想闻起来或看起来像一只流浪狗对吧。”


的确,他看起来不像一般露宿者。而他如此注重外表也是因为他不愿向现实低头,希望终有一天能有个家。


https://www..c./cnainsider/videos/1516352445054094/


[size=0.75]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人生转捩点

虽然Ben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却以“不正常”、“动荡”等词汇形容自己的家庭。他九岁那年,人生起了变化。Ben患有抑郁症的41岁妈妈跳楼身亡,对他打击沉重,他也开始对学业失去兴趣,成绩一落千丈。而他的父亲则成天忙工作,很少时间在家。Ben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也因此成为同学嘲笑和欺负的对象。正当他努力走出悲伤时,Ben的父亲再娶,组织了新家庭。但他和父亲与继母合不来,考完‘O’水准后就辍学,之后更离家出走。

山穷水尽铸大错

一天凌晨两点钟,Ben又累又饿走在一排洋房旁。身上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他,决定破门盗窃。他溜进一栋洋房内,门竟然没锁,桌上还放了一个钱包。他便走了进去,拿走钱包,花了里头的200元。钱用完后,他又回到同一家盗窃,但却遭那家的女佣发现,过后就遭警方逮捕。就这样,他因为偷了200元,被判入狱,失去两年的自由,更自毁前程。

他说:“这大概就是我生命坠底的开始。”

两年的牢狱生活对他而言像是地狱般。他声称自己遭殴打,更差点遭性侵犯。他决定在狱中埋头重考‘O’水准文凭,但因精神评估报告不合格,要求被拒。之后在一名监狱官的协助下,才争取到了考取‘N’水准的机会。他在20岁时重获自由,却也同时陷入另一个漩涡。

“流浪汉”生活的开始

“我的父亲叫我离开。”Ben回忆道:“他说,你已经22岁了,是成年人了,可以照顾自己了。”

Ben在父亲的家结束一年半的电子监控期后,父亲要他离开。他说自己早已预计这天的到来,所以一点也不惊讶,就爽口答应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和父亲对话。

无家可归的前几个月,他寄宿在朋友家,自己也有份稳定的文职工作。之后因朋友的父母不满,自己才以每月200多元的租金,在外面租下一间房间。但在他入伍后,由于收入负担不起一直暴涨的租金,他再也无法拥有自己的空间,28岁那年正式露宿街头。

“这不是家,只是一个歇脚处”

现年35岁的他已在外流浪八年,睡过无数24小时营业的地方,包括线上游戏店、快餐店,医院急诊室等。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线上游戏店一间间倒闭,能睡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他目前每晚会回到市区的一间快餐店,那里拥有他固定睡觉的角落。但如果有人占据了那个位子,他就必须另找睡处。

躺下前,他拿起了消毒液和纸巾,开始猛擦椅子,说:“你不会想要把头躺在人家放脚的地方吧?”他对卫生很注重,自我要求也很高。

“我看起来像流浪汉吗?”

一般流离失所的人都会扛着大包小包的私人物品,但Ben却只带着一个腰包,和一个斜肩包。里头就只装了他的钱包、手机,一套衣服,消毒纸巾,牙刷牙膏和一些纸内裤。他其他的私人物品寄放在朋友家的储藏室,每个月会过去换套衣服。

他非常注重外表:“别人不知道我是流浪汉,做事比较方便。比如很多流浪汉不能走进酒店,我就可以,因为我努力保持形象。”

他每天早上会花一个小时在图书馆的公共厕所梳洗,偶尔也会溜进酒店的沐浴间洗澡。不过他坦言,如果需要人家帮忙,看起来像流浪汉还是比较方便的。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努力摆脱困境

过去八个月,Ben在酒店当酒席侍应生,每月收入500元到800元不等。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他表示,要先顾及每日三餐后,才能去实现其他梦想。他去年就花了辛苦储蓄的几千块钱,考取了一张旅游管理文凭,就因为不想一辈子“打杂”。

考取文凭后他觉得更有自信了,但回报却令人失望。他表示,“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而我又有案底,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被问及是否后悔以前的行为。他则回答:“每一天。”

“一定要活得有价值”

Ben说,他很清楚大家对流浪汉的刻板印象是什么——懒惰或无能。但他认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去克服一些困难,走出困境。今年35岁的他已在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下向政府申请公共租赁租屋,12月就能入住。

但这始终不是他最终目标:“你必须和另一个人同住,很多时候和家人住都会有摩擦,何况是和一个陌生人。”

和很多人一样, Ben渴望去见识世界,找一个人分享生活,也梦想养只狼狗。但对这一切,他有所保留:“我正在努力,如果不能实现,这一切只是场愚蠢的梦。我正在尝试实现它,不过这不会是一个简单或直接的旅程。不过与其一直投诉,不如去努力争取。”

凌晨四点,Ben终于能够在快餐店熟悉的角落入眠,但周围还是不断有食客的吵杂声。祝愿他尽快找到生活的平静、安宁。


- CH8/LT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其實有時候我會傻傻地喺度諗,點先可以做到露宿者呢?其實唔係咁易,我諗最基本要以下幾個條件先可以有資格
1.冇錢
2.冇親朋戚友
3.冇工作而又唔揾工
4.冇屋企
5.亦唔需要政府協助
6.冇尊嚴
咁會唔會好快死㗎?但佢哋搵食物嘅能力係好高,咁點解唔用佢呢個搵食嘅能力去搵一份工作呢?真係令人費解


1.香港租個床位,真是唔平
2.有,都唔代表一定有人肯接濟你,有時你都未必想麻煩人
3.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佢哋冇地址其實一般好難搵工,要知道人的惰性之後就變得越來越難
4.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未必每個人好似板主咁幸福
5.呢個仆街政府,算吧啦
6.尊嚴睇你點睇啦,可能有人覺得要人哋接濟更加無尊嚴呢


佢地唔想要人幫,同埋佢地咁既身世就算最低工資既工你認為會有人請咩,就算真係有人請租得屋黎又唔夠食,其實佢地都唔想,同埋有部份係有工作只不過無錢租屋者
最後都係果句,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7-10-17 13:32:44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關注露宿者多年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本港一直沒有露宿者友善政策。「政府對待他們就只有燒毀他們在橋底或街頭的家所,例如早前的通州街天橋底大火;又唔起返啲床位畀佢哋(意即沒有改善安置政策)。」//
當一個社會連露宿宿位都供不應求的時候,其實都唔怪得「土地問題」一詞不斷被濫用。社會上有好多露宿者因為各種原因而無家可歸,如果政府對佢地做既野只係破壞佢地屋企眼不見為淨,又無法為佢地製造上流機會的話,這個現象永遠都無法脫離名為「土地問題」的死循環。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社工都會攪成咁?其實咪同劏房差不多
戀愛中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