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那些繳不起國民年金的人們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發現,許多OECD國家為避免公共年金給付額偏低、導致只能靠公共保險生活的貧困者落入「年金貧窮」(pension poverty),在刪減公共年金給付時,也透過保障低所得者年金所得替代率和最低給付額度等方式減少衝擊。例如芬蘭建立「最低年金制度」,提供退休者基本的給付額度,保障生活水準。
相對王儷玲認為台灣人的退休老本再也無法單靠政府,而是要自己著手準備;劉侑學則認為,社會永遠存在一群無法「靠自己」存老本的人,政府得想想,如何避免讓他們在晚年越活越窮。
劉侑學指出:「不是反對老人有更多元的退休所得,但政府要建立不論貧富都能得到保障的經濟安全網,這是國家的責任。」
下一階段的年金改革迫在眉睫
10多年來,台灣政界、學界、民間團體提出大國民年金、基礎年金、基金法人化等五花八門年金改革建議,政府目前的作為,卻只以「繳多、領少、延後退」的福利刪減,逐一延後各個職業別年金的財務危機,財源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的根本困境依舊無解。
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指出,整合不同職業別,建構確定給付的大國民年金保險體系,會是較為可行的方向,不過這需要社會對話,所以留給中長期年改機制。但是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7年後邁入2成人口是老人的「超高齡社會」;15年後,台灣有一半的人超過50歲。
慢慢來的對話,已趕不上人口的老化,下一階段的年金改革迫在眉睫。
蔡英文總統在選前提出的年金制度目標之一,是「給付水準必須讓國民的老年生活不虞匱乏」。總統任期邁向最後一年,300萬老年國民以及更多擔負扶老攜幼壓力的年輕世代,仍在盼望著如何「不虞匱乏」地放心變老。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年改怎麼改?民間與政府這麼說⋯⋯

薛承泰:以大國民年金為基礎的三層年金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前政委薛承泰建議,短期採「當代結算制」概念,讓退休時領取的「總收益」,能反映工作期間自提、雇主與政府提撥保費的「總成本」,領取收益超出總成本後做為所得納稅。在此同時,慢慢拉近各行業投保薪資、提撥率與給付率;中長期目標,是以當前國民年金為基礎,整合不同職業別,實施全民納保的「大國民年金」。

改革後形成「三層年金」架構,第一層是作為基礎年金的「大國民年金」,第二層是採當代結算制的「職業退休年金」,第三層是政府提供誘因,讓雇主與受雇者自行協定的「自願式提撥」,達世代公平。

婦女新知&劉侑學:公平稅改,基礎年金給全民保障

年改會婦團代表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與曾任國家年金改革民間委員的劉侑學,共同提出「全民稅收制基礎年金」,主張將現行國民年金砍掉重練,退還已繳保費,推動公平稅改,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現行的20%恢復到2010年修法前的25%,遺產稅與贈與稅從現行10%的均一稅率,恢復到2009年修法前的最高50%累進稅率,再由政府整併年金財源,每年約3,000億的開源節流,足以負擔300多萬老人的基礎年金。

國民不必繳保費,滿65歲即可領8,000元以上的基礎年金,公共年金保險則再往上墊高,人人都有基礎保障,防止老年貧窮,也有所得重分配效果。這個提案已獲45個婦女、勞工、青年、同志等團體連署,《基礎年金法草案》已送進立法院。

【政府回應:需社會對話,以後再說】

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表示,部分勞保給付偏低,是低薪結果導致,不是勞保能處理。要解決部分國民的老年貧窮問題,恐怕不是再墊高一層人人有獎的基礎年金,而是要解決老年婦女與農民保障不足的問題。

較務實的做法,是將農民健康保險納入老農津貼、改為老年給付,並研議提高國民年金給付水準,補助低所得婦女與農民保費。最終再思考將農保、國保與勞保、公保、軍保合併,建立一個確定給付的大國民年金保險體系。但這個整合工程需要社會對話,留給中長期年改機制。

──王儷玲:退休基金法人化,專業操作獲利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指出,比起提高保費或降低給付,應跳脫公務機關行政架構,將退休基金法人化、公司化,交給專業,透過更有彈性的投資提升報酬率,還可將基金導入基礎建設、社會住宅等協助經濟發展,再用獲利挹注基金缺口。或可單獨成立撥補用途的基金,將投資所得挹注各項年金缺口。這是最無痛、最有效率提升基金水位的方式。

她也認為,年金改革是不分藍綠的漫漫長路,應建立專責統籌單位並制定相關法制,控管基金缺口,監督政府每年依精算結果提出修正計畫。

【政府回應:投資有賺有賠】

年金改革辦公室表示,投資基金有一定風險,不可能穩賺不賠。不足額提撥、人口老化、偏高給付水準才是造成年金缺口擴大的主因,若年金不改革,可投資的基金將逐漸減少,再高的投報率,對基金挹注有限。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我們在第一線催繳──國民年金服務員看到的台灣底層
開辦10年的國民年金保險,超過408萬人有欠費紀錄,催繳欠費的工作,落在405位國民年金服務員肩上。他們直面不想繳、無力繳民眾的怨懟和怒火;看見有人樂將國保當投資,邊緣戶卻半毛也繳不起的矛盾;感慨分明貧困,卻礙於法規減免不了保費的愛莫能助。《報導者》訪問國民年金保險服務員,談國保開辦10年來,他們看見的荒謬與無可奈何。

出發訪視前,國民年金服務員小蔡套上印著「有國保,真幸福」的宣導背心。他開玩笑地說:「不穿背心,會有民眾當我是詐騙集團。」
頭髮斑白、說話客氣的小蔡,是10年前第一批政府召募的國民年金服務員。起初,他的主要任務是審核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門檻者的國保補助,後來越來越多人欠繳保費,他的工作,多了對欠繳保費者的家戶訪視。
國保繳費期為10年,今年(2019)1月31日起,各期繳款單將陸續進入10年補繳期的最後期限。「我們這2年的重點工作,就是對63歲以上欠繳民眾加強訪視,避免他們因為欠繳,喪失擇優
國民年金老人年金有A、B兩種計算公式:
A式=(月投保金額18,282元×保險年資×0.65%)+基本保障3628元
B式=月投保金額18,282元×保險年資×1.3%
依現行費率,得到投保31年後,B式才會優於A式,因此目前擇優領取A式者會有至少3628元的年金。
領老人年金的權益。」
405人 v.s 408萬人
國民年金將國內沒有勞保、公保、農保等任何社會保險的民眾強制納保,每月保費987元
國民年金保險每2年依精算結果,檢討調高費率0.5%,最高可調到12%。此為2019年費率。
,身心障礙、低所得民眾,則由政府補助部分保費。若無欠費,有老年年金等5種
包括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遺屬年金的年金給付,以及生育、喪葬的一次性給付。
保障。
國民年金業務橫跨中央與地方三個單位。由衛福部社會保險司主導政策,而勞保局則在衛福部委託下擔任國保保險人;政府對弱勢民眾的保費補助,則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編列預算來支應。
勞保局每年編列預算辦理宣導,並委由各縣市社會局處約用國民年金服務員負責相關業務。10年來,勞保局補助地方政府共約21億元,19億是國民年金服務員的人事費,原則上全台368個鄉鎮市區,每一個都至少要有一名國民年金服務員,目前有405人。
國民年金服務員的工作五花八門,像是告知符合資格的被保險人請領保費、認定所得未達標準者可以有的補助等。但國保開辦10年來,有977萬人曾經或正被納保,其中408萬人有欠費紀錄,因欠費情況增加,服務員們的工作增加了一項吃力不討好的業務:登門訪視欠費者,向人民催繳。
以小蔡負責的行政區為例,當地去年平均有1萬多人欠費,有4名國民年金服務員,平均每人要負責訪視2,800人。
他說:「人數太多,有的家戶一年訪不到一次。」
小蔡表示,以他負責轄區的最低標準,每人每月至少訪視44人,他最多每月曾訪視破百位。由於人數眾多,他們會把同一區域的訪視行程排在同一天,一口氣訪完,並挑63歲以上、或情況較急迫的先訪。
他每年還需辦理100場國民年金宣導。「國保的規定繁多,如果一口氣講完,民眾記不得,」小蔡說,他曾舉辦過國保專題講座,民眾興趣缺缺,後來到園遊會、媽媽教室宣導,一次講一點,大家比較能耐心聽完。
他們受氣挨罵:「沒錢吃飯還繳國保?」

國民年金服務員逐戶拜訪。(攝影/曹馥年)
民眾看見國民年金服務員,直覺認為是政府派人上門催錢,讓服務員的角色尷尬。「有時會被人通報我們是詐騙,或當事人失業在家不想讓鄰居知道,抱怨我們害他丟臉,」小蔡苦笑。
曾任國民年金監理委員會代理委員的婦女新知資深研究員曾昭媛,隨監委到不同縣市考察時,聽到不少服務員的苦水。
曾昭媛說,催繳保費的工作很不討喜,有國保服務員接近門口,就被民眾破口大罵「都沒錢吃飯了,繳這什麼東西?」也不乏有民眾精神狀況不穩、酗酒;多數國保服務員是女性,擔心自身安危,會找里長陪訪。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9-02-02 18:03:36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民眾的怒火炸向第一線的國民年金服務員,小蔡慢慢學會轉念:「我會想,他們是對制度不理解,不是對我個人生氣。」
小蔡舉例,有些民眾氣政府竟要求沒收入的人民「繳錢」,但當告訴他們這是政府的「保險」,可以辦分期或拆成小額繳款單慢慢繳
若辦理分期,可以邊繳邊領;若拆成小額繳款單慢慢繳,要等繳清才能領給付。
,65歲後能領老人年金之後,有些人就不氣了。「所以願意聽的人,我們還是盡量把資訊告訴他。」
連吃飯都有問題,把繳不出來的保費分期有意義嗎?小蔡說,還是會鼓勵對方盡量繳,「不然年紀大了什麼也沒有,很難過生活。」
除了經濟弱勢,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對政府信心不足而拒繳,把對體制的怨氣,一股腦倒在國民年金服務員身上。
澎湖縣政府社會處國民年金督導李祐安說,有民眾覺得勞保會倒、國保保障不好,而且總有一天破產,根本不想繳。「我們不斷解釋,說政府會負擔(國民年金)最終支付責任,但民眾回我們:『連軍公教(年金)都砍了,誰知道下一個(被砍的年金)是誰?』」他們常做白工:籍在人不在,訪視幾遍也沒用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祕書長李碧姿,也是國民年金監理委員會委員,她參與地方政府業務實地訪查,發現訪視未遇情況高達6成,其中多數是長者。

國民年金服務員在白天上班時間訪視,總遇到民眾幾乎在外面活動。而偏鄉的常見情況是「戶籍在、人不在」,再怎麼訪,不是空屋,就是已搬到外縣市,甚至街坊鄰居根本沒聽過這個人。

曾昭媛舉例:「例如澎湖縣湖西鄉,沒繳保費就是那600人,但國保服務員還是要針對這600人反覆催繳。」

李祐安表示,由於人口外移,澎湖有許多戶籍沒遷走的空屋,國保服務員遇到空屋,會在一個月後重訪,若還是沒訪到,就會留下DM,請鄰居幫忙轉達。

面對籍在人不在的問題,國民年金服務員有不同應對方式。有人會向里長打聽新的居住地;有的請家人轉達或提供現居地址,交給勞保局轉由當地國保服務員訪視;至於空屋情況會交由勞保局比對被保險人戶籍資料,確認是否已另遷他處。但在人口稀少的鄉鎮,由於每個月還是要訪視一定的人數,國民年金服務員不免得反覆訪視空屋,告訴自己「或許有一天會有人回來」。

一再對沒錢的民眾或沒人住的房子訪視,只是讓人力虛耗空轉。國民年金的收繳率一直往下掉,2018年只剩4成。這群國民年金服務員,就像公務體系中的薛西佛斯,他們抱著宣導單走遍大街小巷、偏鄉離島,越來越長的欠費名單,卻像那塊總會滾回原處的巨岩,明示他們的努力與結果不成正比。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他們看見荒謬:有人繳不出半毛,有人想當投資

國民年金服務員工作有大半時間都在處理國保保費補助資格問題。(攝影/曹馥年)
國保開辦之初,不時有貧困民眾向國民年金服務員拍桌子:「都活不下去了,政府竟然還要我繳錢!」但這幾年,出現另一種反應,是責怪政府為何不讓他加入國保。
小蔡表示,早期國保排除軍公教,後來發現有些軍公教人員較早退休,退休金領得不多,年過65歲已經用盡,晚年無年金保障,因此後來開放部分
軍公教依照《國民年金法》第7條規定,未滿65歲,在《國民年金法》施行前,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年資合計未達15年,或一次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總額未達50萬元;或是在《國民年金法》施行後15年內,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年資合計未達15年,或一次領取勞工保險及其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總額未達50萬元,都可以納保。
軍公教人員投保國保。
他表示,這幾年也不乏已領完超過50萬元勞保一次退休金的民眾,發現政府會負擔4成國保保費,投資報酬率較銀行定存高出許多,跑來區公所詢問是否能投保。他一查,請領的民眾,並不符合再投國保的資格,有民眾為此氣得破口大罵。
把國保當投資的民眾不在少數。有服務員分享,不少軍職人員50歲退休,距離65歲還有10多年,聽完費率,覺得從平均餘命來看,領給付很划算,趕緊投保國保,在65歲後除軍公教保險外再多領一層國保給付。
此外,國保是「柔性強制」納保,只能勸導,不能強制民眾繳費。因此國民年金服務員的催繳毫無強制力,不少服務員也不認為這是自己的主要業務。
一名國民年金服務員表示,自己受雇於地方政府,主要工作是為地方政府審核國保補助申請案,「(國民年金)宣導責任其實是勞保局,我們的訪視是彌補(勞保局的)不足。」
這名國民年金服務員不以「催繳」形容自己的工作,「我們不能強制民眾繳錢啊!是『提醒』民眾要注意權益。」
同一個欠費催繳業務疊沓勞保局與地方政府,勞保局認為國民年金服務員該擔起宣導訪視主責,國民年金服務員認為自己是在「幫忙」遠在天邊的勞保局,雙方都分不清這是誰的責任。
勞保局也發現這個問題,在去年度的國民年金工作專題報告提出,國保訪視所需的人力龐大,現行地方政府只有少數辦理國保的業務人員,「且心理上均自認屬協辦角色,實不利全面且深入地方辦理國民年金業務」。
這份報告建議,應修法明定勞保局與地方政府分工,將國民年金的地方性業務納入各地方政府正式職掌。但這建議目前沒有下文。
他們內心矛盾:依法行政下的愛莫能助
10年來在第一線訪視,小蔡看見太多有需要卻申請不了國保補助的民眾。「像是所得未達一定標準,會去審核的,不是你個人有沒有收入,也會把『全家人口』算進來,造成有些民眾很貧困卻減不了保費。」
例如年近60歲的中年人,和配偶離婚後,與高收入的子女幾十年沒往來。想申請國保保費補助,得先證明子女沒有扶養,但究竟有沒有扶養,只有當事人才知道。「除非有法院判定免除子女扶養責任的證明,否則很難通過,」小蔡說。
他也遇過民眾全家都有輕度精神、智能障礙,想工作卻找不到,單靠身心障礙補助杯水車薪,就算政府補助國保保費,還是繳不出來。
「這我真的愛莫能助。」他只能找公所或社會局救助科急難救助的資源幫忙。
一個人的過去與家庭糾葛,無法憑冷硬的法條釐清。讓小蔡困惑的另種情況,是很難確實認定一個人的經濟好壞。
「像是這個人在夜市擺攤,聲稱自己很貧困,銀行戶頭也確實沒錢。但我們無法天天站在他攤位旁邊確認他賺多少。就算他有營利事業登記證,報稅資料也不具備參考性,」小蔡說。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制度幫不了需要的人,卻可能被有心者濫用,而政府無計可施。問小蔡有被民眾騙過嗎?他皺眉說,這只能自由心證,有時感覺這人不老實,但無憑無據。他們畢竟還是得依法行政,過了審核門檻,仍得補助。
這是許多國民年金服務員共通的莫可奈何,一名服務員說,「我就有看過坐賓士來(公所)領米
許多慈善團體會將物資委託在鄉鎮區公所,請低收、中低收列冊的民眾來領取。
的,但他就是低收入戶啊!我們無法確定他是不是買了車然後掛在別人名下。這是社會救助會遇到的情況,國保(補助)審核也類似。」
10年來反覆催繳,意義何在?
405位國民年金服務員2年來加強火力,訪視欠繳首年保費的1.8萬名63歲以上民眾後,目前只有約1,800人繳清。而根據訪視問卷,有一半的人因經濟問題繳不出保費。
「當然國民年金服務員花很多心力催繳,但我想問,這有意義嗎?」曾昭媛說,對繳得起保費的民眾來說,國保是政府補貼的划算投資,而繳不起保費的人,再怎麼催還是繳不起。她說,國保是設計來保障弱勢者的老年生活,現在變成能負擔保費的人覺得划算,繳不起的人老後權益不保,已失去初衷。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國保是全世界少見的「柔性強制」納保,針對少數無論如何都拒繳的人,有不必反覆催繳的準則;無力繳納者,政府有措施盡可能補助保費。國保服務員做的事,絕對不只催繳保費,他們得走進家戶,發掘弱勢邊緣戶的需求。「總不能放著欠費民眾不管,否則更慘。」
國保弱弱互保、給付過低常遭詬病,財務經勞動部精算,將在30年後無以為繼。身在第一線的國民年金服務員,能打心底相信政府會擔起最終支付責任,讓民眾繳交半輩子保費後仍能領到該有保障嗎?
我們在採訪時詢問多名國保督導與服務員,他們表示,這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
「除非政府倒,國保才會倒。」他們回答的語氣,也像在說服自己:「只能相信政府,不然,還有什麼方法?」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新生開始,往下一個目標進發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