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國際新聞 » 街友之家別蓋我家隔壁?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街友之家別蓋我家隔壁?
洛杉磯專家用設計讓庇護所融入社區,盼能解決鄰避效應問題

人口暴增、房價飆漲,許多人因無法負擔居住成本而無家可歸。但想替無家者打造庇護所,卻常因鄰里反彈而寸步難行,居民大都不希望自家隔壁多了一棟街友之家。洛杉磯的建築和都市專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作法不是威逼利誘,而是把設計元素帶入建設藍圖中,打造出不同以往的庇護所,讓居民接受度更高。


編譯:梁元齡

美國洛杉磯市的無家者人數在過去 6 年間成長了 75%,市內每晚有 5 萬 5 千人無家可歸,只好露宿街頭,在車子裡或帳篷裡過夜。無家者議題涉及的面向繁多,但其中最大原因,是市內房租上漲,以及建商不願打造空間緊密、價格親民、可供低薪階級居住的房子。

洛杉磯居民和市政官員都意識到,當務之急是採取極端手段減緩住房短缺問題。選民近期已投票通過,允許市府增課稅收,此稅收將能在未來 10 年間創造 46 億美元,用於建造一萬個居所;此外,市府也預計設置新的開發商費用,每年增加額外一億美元,提供市民們負擔得起的房子。這項稱為「附屬居住單位」(Accessory Dwelling Units,ADU)的提案通過後,洛杉磯的住宅預定地上,很快將出現一萬多幢新房。



(要解決洛杉磯安頓數千人的燃眉之急,現在就需要一個便宜又人性化的方法,而且越快越好


然而,完成上述解方還得花上數年時間,要解決洛杉磯安頓數千人的燃眉之急,現在就需要一個便宜又人性化的方法,而且越快越好。

今年 4 月,洛杉磯市長 Eric Garcetti 提出了「橋樑之家」(A Bridge Home)計畫,目標正是在短短時間內,解決洛城住房短缺的危機。橋樑之家提撥約 2 千萬美元經費,預計在市內 15 個區內,每區都打造一座街友庇護所。新居住單位動工後,這些庇護所可以作為暫時性替代住屋,讓街友們等待新家完工。

居民反彈不休,問題出在未經設計

不過事實證明,即便橋樑之家已獲市議員點頭認可,要取得市民同意,在市內設置 15 處街友庇護之家並不容易。

洛杉磯區議會「都市土地學會」(Urban Land Institute)執行長 Marty Borko 表示:「缺乏設計觀點的願景,使人們總往最壞的地方想。」

都市土地學會是個非營利組織,由建築師、建商、景觀設計師及其他都市景觀投資人組成。成員們對洛杉磯無家者進行廣泛研究,向市府提出建議並解決問題。

都市土地學會去年 12 月向市長提議擴大庇護系統,最終衍生為現在的橋樑之家計畫。但學會後來意識到,如果計畫中缺乏設計概念,市民就只會覺得他們居住的環境將蓋起一棟棟庇護所,因而引起反彈。

於是都市土地學會派出 3 組建築師團隊,替庇護所的類型設計出概念,後可作為計畫的建設成果。這些設計不是最終定案,而是作為一個起點,當計畫獲得市民同意後便能繼續進行。但更重要的是,這樣做的目標在於平息民眾總是反對的意見,用實際的計畫取代居民對於庇護所的恐懼,讓無家者服務能順利地融入常民生活。

(團隊希望表現出,這些庇護所是精心設計過、能夠融入社區的。來源:

SoCal Capital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8-08-19 12:11:45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不再隔離無家者,打造人性化新生活

3 組團隊都提出設計草案,期望減輕當地人對無家者庇護所的典型憂慮。首先,傳統上設計庇護所時,通常不會給予無家者一個有尊嚴的居住空間。偌大房裡一個個床位緊挨彼此、光線微弱、缺乏與戶外舒適空間連結等情況相當常見,這些建築也多半其貌不揚,十分影響市容。

Borko 說:「我們想要表現出,這些庇護所是精心設計過、能夠融入社區的。」

團隊分別針對 50 床、100 床和 150 床 3 種不同規模的庇護所進行設計。雖然這些設計都還處於草案階段,沒有過多的細節著墨,但已經設想得十分周到,內容涵蓋特定設施及設計策略,為庇護所的運作方式提供清晰藍圖。

如設計工作室 SWA
Studio One Eleven
的提案畫面中,有一座社區公園和寵物公園,庇護所入口前的人行道旁停放一台販售塔可餅的攤車;在私人居住空間方面,庇護所居民行經一道低矮大門後,會來到一處草坪,周圍環繞著家庭式和個人式的獨立居所。看起來就與一般的社區無異。



(都市土地學會派出 3 組建築師團隊,替庇護所的類型設計出概念。來源:SoCal Capital

這件設計的宗旨,是為了突破傳統上隔離庇護者的模式,打開庇護所周遭的社群空間,使鄰里能參與庇護居民的生活,促進交流的可能。如此一來,庇護所與居民生活空間不再是互不相關、甚至對立的兩方,而是共同生活在社區中的一份子。

目前洛杉磯市府正在尋找 15 處庇護所建設點,Borko 期許,上述設計概念能助有關單位一臂之力,向社區居民展現這些庇護所的外觀,以及它們能帶來哪些效益,進而獲得居民認可和回饋。

核稿編輯:李沂霖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利用城市中的「垂直空地」,為無家者打造棲身之所

在紐約這個大都市中,有超過 6 萬人每晚都在尋找遮蔽物過夜,甚至不得不在街上、地鐵站或其他公共場所尋找可以睡覺的地方。而背後的原因之一便是房地產造成租金的增長,使得新建築都是高級公寓,而非人們實際需要的低收入住房。因此紐約的創意工作室 Framlab 提出的創意解決方案「Homed」,或許能為同樣擁有「無家者」、「高房價」等情形的台灣作為參考。

為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紐約的創意工作室 Framlab
提出了超溫暖專案「Homed」,透過 3D 列印產出的六邊形房屋,打造如蜂巢般的微型社區,這款房屋不僅能在幾天之內就建造完成,造價也相當便宜,為城市提供一個創新的解方,也為流浪者提供了新的住宿選擇。

「紐約市的無家可歸已經達到了 30 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Framlab 官網提及,每天晚上估計有超過 6 萬人在紐約的無家可歸的收容所裡過夜,還有數千人在街頭和其他公共場所睡覺。

Framlab 創辦人 Andreas Tjeldflaat 表示,在一次與無家者對話的經驗中,讓他了解到,紐約現存的無家者收容所無法提供乾淨、舒適的空間,甚至在休息時會有老鼠爬過床舖。而若要規劃擴建新的收容所,不僅需要花費高額的成本,也難以找到空地。

「儘管紐約市幾乎每平方英尺的空間都宣稱已被利用了,但仍然有大量的『垂直地塊』閒置著。」Tjeldflaat 發現,建築物邊牆的空隙,不失為是可利用的垂直土地,以此為切入點,他推出 Homed 專案,提議利用建築牆面創造安全而整潔的臨時居所,運用支架將六邊型的微型房屋建在建築物的邊牆上。



(Tjeldflaat 發現建築物邊牆的空隙是可利用的「垂直土地」。來源:Framlab

微型房屋外部由鋼和氧化鋁建造,使其於冬天能抵抗低溫、夏季則能變作涼爽的空間。對外臨街的那一面是配有二極體的亞克力智慧玻璃,住戶可透過玻璃觀賞室外街景,而從外面看來,則呈現半透明狀態保障居住者的隱私。此外,這款智慧玻璃還能作為「電子屏」的用途,在夜晚可以展示公共資訊或商業廣告,從而獲取資金支持微型社區的營運、聘請社工協助居民尋找工作與永久住所。



(微型房屋以智慧玻璃打造,從外面看起來呈現半透明狀態保障居住者的隱私,還可當作電子屏幕使用。來源:Framlab

居民可由建造於支架上的樓梯出入,空間內部是由回收塑膠材料 3D 列印的傢俱、櫃子等裝置組成,提供使用者乾淨舒適的獨立空間,比起現有多人共享的收容所更能照顧需求者的隱私與尊嚴。



(空間內部是由回收塑膠材料 3D 列印的傢俱、櫃子等裝置組成,提供使用者乾淨舒適的獨立空間。來源:Framlab

據 Tjedflaat 估算,平均每個微型房屋的成本可能在 1 萬到1.5 萬美元之間(大約新台幣 30 萬到 45 萬)。相比之下,在布朗克斯區(Bronx)2 月新開的一間收容所建造時就花了 6280 萬美元(大約新台幣 18 億)打造,其中有 200 張床,以及 135 間低收入公寓——平均每張床的建造費用比 Homed 高出超過 30 倍。

「目前的永久保障性住房平均每個單元要花費 48 萬美元(約新台幣 1 千 400 萬),且速度緩慢、過程艱難。相比之下,這種做法(Homed 計畫)更具效率,在對無家者的援助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營利組織美國聯合援救使團(Union Rescue Mission)的執行長  Andrew Bales 說道。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美國聯合援救使團執行長 Andrew Bales 表示,Homed 計畫更具效率,在對無家者的援助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來源:Framlab

如今,Tjeldflaat 正與合作夥伴及贊助者洽談,希望能實踐 Homed 的設計理念。Tjedflaat 認為:「與其讓無家者到其他地方找收容所,不如讓他們留在原地,利用現有的空間與當地社區保持聯繫、形成支持網絡,這正是『Homed』方案的用意。」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