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世界人居日】盤點惡俗居住品味 公屋好過偽豪宅?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快聽
慢…講
慢……動怒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G1254** 擴3 水泉澳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Nil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6載世外桃源 老夫婦望一世住天台屋
  • 每年10月首個周一,被名為「世界人居日」,宣揚每個人須有適切居所的基本權利。
  • 在舊區抬頭仰望,天台屋比比皆是,天台屋予人的印象,永遠與殘舊、骯髒和危險掛鉤。有人住在天台屋多年,環境固然比不上豪宅,卻早已是安樂窩;有人基於經濟考慮,天台屋是他們在能力範圍內,最理想的居所。可是,屋宇署要清拆,市建局要重建,從沒考慮如何妥善安置天台戶。他們原本有家,卻隨時無家可歸。

屋外的植物全是黃太的寶貝,黃伯亦不時幫忙照料。(黃永俊攝)

我梗係鍾意呢度啦!又舒服又可以種下嘢

黃太


黃太按時節種過不同植物,這盆薄荷葉,她會用來炒豬肉。(黃永俊攝)

天台屋對黃太而言,是安享晚年的地方。薑、蔥、豆角、苦瓜、白菜……一個個花盆,按時節種過不少植物。一說起屋外的植物,黃太便會露出笑容,侃侃而談她的「寶貝」們。不久前收成完畢,黃太再種了些蔥,還有薄荷葉等,她摸摸種了不久,仍長得幼小的蔥,笑說很快便會長得茂盛,屆時「買條魚,喺出面摘棵蔥一齊蒸就得」。黃太平日最喜歡的消閒活動,便是照顧這些植物,丈夫黃伯亦不時一同照料。



市建局要求先遷後安置

1990年,黃伯以9萬多元購入這間在旺角區的天台屋,一家四口在500多呎的空間內住了下來。有別於一般天台屋,他們的天台屋用磚搭成,不怕風吹;黃伯指着天花,說他用水泥封了屋頂,不怕雨打,「有年打10號颱風,我哋都瞓得好好,完全唔知咩事」。屋內有兩房,子女長大遷出後,一間屬於黃伯,一間屬黃太。黃太喜歡種植,黃伯則喜歡在房裏看看書,看看報紙,就此渡過一個下午。屋內有冷氣,但不常開,因為通風非常。訪問當天,氣溫異常炎熱,黃伯一開風扇,已十分涼爽。他倆的家,猶如世外桃源。


黃伯的天台屋約有500多呎大,裝潢簡單,但空間寬敞且通風非常,兩夫婦早已打算住一生。(黃永俊攝)


黃伯與左鄰右舍認識多年,感情深厚,不時互相串門談天,鄰居的孩子亦不怕生地自出自入玩耍。(黃永俊攝)

鄰舍守望相助

問他們喜不喜歡這間天台屋,他倆嘴角總不期然向上揚,不下一次表示「我哋諗住住一世」;加上與左鄰右舍認識多年,不時互相串門談天,感情深厚得如半個家人。樓下的住戶早已遷出,只剩天台屋尚未得到妥善安置的住戶們。


「呃呃哄哄,蝦蝦霸霸」,一說起市建局安置天台戶的手法,黃伯便會氣得說個不停。(黃永俊攝)

現時市建局共有逾60項重建發展項目,市建局指根據現行政策,如有關天台住戶在重建項目進行凍結人口調查前,一直在重建範圍內居住,並且沒有其地居所及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便會安排住戶入住。黃氏夫婦指,市建局一直沒處理他們的居住問題,在一直力爭下,始答應安置。但兩位老人家的願望,只是想一輩子住在這安樂窩內。


最新文章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風吹雨打驚心 有瓦遮頭已心足
  • 「有錢邊個想住呢度呀 !」對貴福而言,天台屋是她在能力範圍內最理想的居所。名字中有「貴」有「福」,現實中的她卻日做10多小時,放工回家更要拖着乏力的身軀,每走數層,便要休息一會。去年屋宇署人員到來,說天台屋是非法僭建,一早發出清拆令,要求貴福盡快搬走;工人更曾試過動手,想把她的家拆掉。
  • 屋宇署於2001年展開10年期的清拆僭建物執法行動,並修訂執法政策。惟政府欠缺妥善的安置措施,許多低收入人士負擔不起外面昂貴的租金,只好鋌而走險住在天台屋內;有的人則是在不知情底下購入違法而起的天台屋。

平日用來休息的閣樓同樣以鐵皮搭成,空間狹窄,夏天時更悶熱非常。(黃永俊攝)

購買天台屋不知違法

對屋宇署來說,天台屋是僭建物,必須清拆;對貴福而言,天台屋是她唯一的容身之所,拆了,她能往哪裏去?屋宇署說,可以住臨時收容中心,她說有住戶接受了,現仍未獲得任何房屋安排。9年前,貴福以7萬多元的價錢,買下一間有閣樓的天台屋。當時她根本不知道屋宇署已發出清拆令,賣給她的人和地產公司沒有說,她只知自己金錢有限,沒有其他選擇。

踏進貴福的家,其實頗為整齊,但房屋以鐵皮搭成,傳熱快又不穩固。面對種種天氣所帶來的問題,住在天台屋的貴福毫無抵抗的能力,只能默默承受。貴福在酒樓工作,有「落場」時間予員工回家休息一會。用作休息的閣樓,由於傳熱快,想睡也不能,「(閣樓)根本熱到瞓唔到覺」。


要上閣樓,先要爬上一條木梯,每走一步,都像要跌下來似的。(黃永俊攝)

打風膽顫心驚

上月歷經八號颱風,還有連場大雨,廚房在屋外,沒屋簷遮擋,打風下雨後,完全是一片狼藉的樣子。「落雨都無咁驚,最驚打風」,憶起2012年10號颱風韋森特到來的情景,貴福猶有餘悸。閣樓上的鐵皮被強風吹得發出「嘭嘭」的聲音,當晚她根本睡不着覺,整晚只擔心「死啦,(屋頂的鐵皮)會唔會掀起」。


早前屋宇署人員到來,着她盡快搬出,貴福的薪金不符申請公屋資格,但又租不起其他地方。屋宇署沒提合理賠償,只說能暫時入住臨時收容中心。未幾,又找工人來,當着她面前打算把屋拆掉。她叫組織幹事來幫忙,好不容易才捍衛到家園。「如果佢(屋宇署)搵地方安置我,我願意走,宜家佢又無安置,又叫我走」,貴福一再強調不是「專登住天台屋搏上樓」,若不是屋宇署迫遷,她是打算一直住在天台屋。


廚房設在屋外,每逄翻風下雨,總是一片狼藉,要花許多時間清理。(黃永俊攝)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幹事何志聰批評屋宇署將執法不力所遺下的問題,轉嫁到住戶身上,卻不願妥善安置住戶。(黃永俊攝)

住屋組織倡改建空置校作過渡房屋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幹事何志聰批評屋宇署遲遲未處理部分發出清拆令的僭建物,有人在不知情底下購買或租住天台屋,卻被無情迫遷,「將執法不力嘅責任推落租戶」。即使有臨時收容中心,環境惡劣。何建議政府可將空置的學校或公務員宿舍,改建成環境較好的過渡性房屋,讓被迫遷的住戶可暫時居留。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她只是说出事实!有何不妥?事实上,大陆每天「输出150名贫困」到港,97至今连同早年以「不少于1,000万人民币投资移民香港」,以及干部混入香港做「地下党员」等各种「输出革命」的途径获取「居港权」,大陆新移民应已累积不少于百万人!——试问,香港又怎能「负苛」?香港又要兴建多少「公屋」才能容纳这些新移民?长此下去,确实严重「影响香港居住问题」及「扰乱香港经济」,变相将香港拖落「万劫不复的深渊」!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